第8章 局中局

关灯
--- 荀彧的指令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陈暮的工作方式彻底改变。

    他不再被动地接收和整理信息,而是像一只嗅觉敏锐的猎犬,主动扑向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文书角落。

    粮草、军械、人员调动、郡县往来账目……每一组数字,每一个名字,都可能成为拼图的一部分。

     连续三日的彻夜不眠,眼睛因长时间凝视竹简而布满血丝,陈暮却异常清醒。

    他采用了一种笨拙却极其有效的方法——交叉比对。

    将不同来源、不同部门、不同时间的文书并置,寻找其中的矛盾与勾连。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一堆关于鄄城武库器械损耗的例行报表中,他发现了一处极其细微的异常:一批共计五十张的强弓报损,理由是“弓臂老旧,不堪使用”。

    这本寻常,弓弩乃消耗品。

    但巧合的是,几乎在同一时间,与鄄城相距百里的东郡顿丘县,上报了一份剿灭小股山贼的捷报,战利品清单中,赫然有“缴获制式强弓三十余张”的记录。

     顿丘县并非边境,山贼何来如此多的制式强弓?而鄄城武库报损的弓,数量又恰好对得上大部分缴获?是巧合,还是有人将武库的器械偷偷运出,伪装成战利品,以此虚报战功,甚至……资敌? 陈暮没有声张,他将这个发现默默记下,继续深挖。

    他将线索延伸到了负责武库器械查验的一名低阶军械官——崔琰(非历史上那位名臣,此为虚构同名人物)身上。

    此人性情孤僻,少与人往来,但账目记录却异常清晰,甚至显得有些刻意。

     就在陈暮试图寻找更多关于崔琰和那批弓弩的线索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在深夜敲响了他的房门。

     来者是孙书佐,那个在图籍房时对陈暮略带疏离的同僚。

    此刻他面色惶恐,眼神闪烁,进门后便反手将门掩上。

     “陈……陈兄,救我!”孙书佐的声音带着颤抖,全无平日的活络。

     陈暮心中警惕,面上不动声色:“孙书佐何出此言?慢慢说。

    ” 孙书佐咽了口唾沫,压低声音道:“我……我可能惹上大麻烦了!前几日,我奉命誊录一批往来文书,其中有一封是陈留太守张邈发给其弟张超的私信抄本……我,我一时鬼迷心窍,见其中提及些许对曹公不满的言辞,便……便偷偷抄录了一份,想或许日后能……能换个前程……” 陈暮的心猛地一沉。

    张邈、张超兄弟是兖州举足轻重的人物,当初曾迎立曹操,但关系微妙。

    私信内容涉及非议,此事可大可小。

     “你告诉了何人?”陈暮厉声问。

     “我,我还没敢告诉别人……”孙书佐哭丧着脸,“但我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