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蛛丝马迹
关灯
小
中
大
---
正月十六,司空府东曹署内的公务比昨日更显繁忙。
陈暮已渐渐上手,伏案核对着各军报送来的粮秣消耗簿册。
阳光透过高窗,落在墨迹未干的竹简上,映出细小的微尘在光柱中浮沉。
他的目光扫过一串串数字,脑中飞速计算着存耗是否相符。
大部分文书都中规中矩,直到他翻开一份来自长水校尉麾下某部的旬报。
“嗯?”陈暮的指尖停在了一处记载上。
“张掌案,”他唤来老书吏张贵,指着简上的一行字,“按制,一曲军士(注:约400-500人)旬日口粮,粟米应为一百二十斛。
此部上报却是一百五十斛,多出三十斛。
可有先例?” 张贵凑近细看,眉头也皱了起来:“回掾属,除非是战时加餐或特殊犒赏,否则断无此例。
且长水营近来驻防许都西郊,并无特殊差遣。
” 陈暮沉吟片刻,提笔在简侧空白处用细毫批注:“耗粟逾制,请详述缘由。
”随后将这份文书单独置于案角,准备待刘岱过目后,发回重审。
这看似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出入,或许只是书吏笔误,或许另有隐情。
但在程昱手下历练出的谨慎,让陈暮不敢轻易放过任何异常。
午后,陈暮需将一批已核验的军械批文送至卫尉府备案。
卫尉掌管宫门警卫,部分仪仗、甲胄的调配需与司空府协同。
卫尉府衙署在皇宫南侧,与司空府相隔不远。
陈暮捧着文书匣,穿过几条宫墙间的甬道,递上腰牌,被引入一处偏厅等候。
不多时,一名身着青色官袍,面容清癯,约莫三十多岁的官员迈步而入。
陈暮认得此人,乃是卫尉麾下的一位议郎,名为赵彦。
昨日徐元与他闲谈时,曾隐约提及此人清谈之名,常在士人聚会中露面。
“司空府东曹送来的批文?”赵彦语气平淡,接过文书匣,打开粗略一看,便准备用印。
“赵议郎,”陈暮出于职责,提醒道,“还请核验数目无误。
” 赵彦似乎有些心不在焉,被陈暮一唤,才回过神来,眼神略一闪烁,笑道:“哦,司空府经办,自是稳妥。
”他一边说着,一边快速清点,目光却不时瞥向厅外,似在等待什么,或防备什么。
陈暮敏锐地捕捉到这份不易察觉的焦躁。
他用印
陈暮已渐渐上手,伏案核对着各军报送来的粮秣消耗簿册。
阳光透过高窗,落在墨迹未干的竹简上,映出细小的微尘在光柱中浮沉。
他的目光扫过一串串数字,脑中飞速计算着存耗是否相符。
大部分文书都中规中矩,直到他翻开一份来自长水校尉麾下某部的旬报。
“嗯?”陈暮的指尖停在了一处记载上。
“张掌案,”他唤来老书吏张贵,指着简上的一行字,“按制,一曲军士(注:约400-500人)旬日口粮,粟米应为一百二十斛。
此部上报却是一百五十斛,多出三十斛。
可有先例?” 张贵凑近细看,眉头也皱了起来:“回掾属,除非是战时加餐或特殊犒赏,否则断无此例。
且长水营近来驻防许都西郊,并无特殊差遣。
” 陈暮沉吟片刻,提笔在简侧空白处用细毫批注:“耗粟逾制,请详述缘由。
”随后将这份文书单独置于案角,准备待刘岱过目后,发回重审。
这看似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出入,或许只是书吏笔误,或许另有隐情。
但在程昱手下历练出的谨慎,让陈暮不敢轻易放过任何异常。
午后,陈暮需将一批已核验的军械批文送至卫尉府备案。
卫尉掌管宫门警卫,部分仪仗、甲胄的调配需与司空府协同。
卫尉府衙署在皇宫南侧,与司空府相隔不远。
陈暮捧着文书匣,穿过几条宫墙间的甬道,递上腰牌,被引入一处偏厅等候。
不多时,一名身着青色官袍,面容清癯,约莫三十多岁的官员迈步而入。
陈暮认得此人,乃是卫尉麾下的一位议郎,名为赵彦。
昨日徐元与他闲谈时,曾隐约提及此人清谈之名,常在士人聚会中露面。
“司空府东曹送来的批文?”赵彦语气平淡,接过文书匣,打开粗略一看,便准备用印。
“赵议郎,”陈暮出于职责,提醒道,“还请核验数目无误。
” 赵彦似乎有些心不在焉,被陈暮一唤,才回过神来,眼神略一闪烁,笑道:“哦,司空府经办,自是稳妥。
”他一边说着,一边快速清点,目光却不时瞥向厅外,似在等待什么,或防备什么。
陈暮敏锐地捕捉到这份不易察觉的焦躁。
他用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