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蛛丝马迹

关灯
后,将回执交给陈暮,随口问道:“这位令史面生,是新擢升的?” “下官陈暮,新任东曹掾属。

    ” “陈暮…陈明远?”赵彦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掩饰过去,“可是随司空征徐归来的那位?听说在鄄城时便立过功勋。

    少年有为啊。

    ”他这话听起来像是客套的恭维,但语气中却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审视意味。

     “议郎过誉,分内之事。

    ”陈暮谦逊应答。

     这时,一名小吏在门口禀报:“赵议郎,董车骑府上有人来询明日当值事宜。

    ” 赵彦面色微微一整,对陈暮拱手道:“陈掾属,公务已毕,恕不远送。

    ”言罢,便匆匆离去。

     “董车骑…”陈暮心中默念。

    那是国丈董承的官职。

    他不动声色地收起回执,离开卫尉府。

    赵彦方才那一闪而过的讶异和审视,以及听闻董承名号时的匆忙,都让他觉得,这位清议名士,似乎并非表面那般云淡风轻。

     散值后,陈暮信步走向许都南市,想添置些笔墨。

    夕阳余晖中,市集人声鼎沸,各色人等穿梭其间。

     在一处书肆旁的茶摊,他无意中瞥见两个文士打扮的人正在低声交谈。

    其中一人,赫然便是下午刚见过的赵彦。

    另一人背对着陈暮,看不清面容,但衣料考究,非寻常士子。

     陈暮本能地放缓脚步,借挑选摊上的竹简,侧耳细听。

    风中断断续续传来几句: “…玉玦…当在…吉日…”赵彦的声音极低。

     “…宫禁森严…需得内应…”另一人的声音更模糊。

     “…车骑之意…不可再缓…” 陈暮心头一跳。

    “宫禁”、“车骑”、“内应”,这些词汇串联起来,透着一股不寻常的气息。

    他不敢久留,付钱买下一卷《汉官典仪》,便低头快步离开。

     走出很远,他仍觉心跳如鼓。

    赵彦与董承府上来往密切,又在市井与人密谈涉及宫禁之事…这难道就是徐元所说的“各方关注的焦点”?他回想起荀彧那句“文火慢炖”的教诲,强压下立刻去禀报的冲动。

    仅凭几句模糊的对话,无法指证什么,反而会打草惊蛇。

     回到小院,夜色已深。

    陈暮没有点灯,独自在院中老梅下踱步。

    寒梅幽香沁人心脾,却无法抚平他心头的波澜。

     许都的水,远比想象的更深。

    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