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错位的锚点
关灯
小
中
大
吴晓芸脑内镜像所展现出的惊人能力与潜在威胁,让联合指挥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决策困境。
激进清除派与谨慎利用派争论不休,一时间难以达成共识。
就在这僵持阶段,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了,源头却并非来自高科技的监控或复杂的推理,而是最朴素的人性牵绊——李建平,吴晓芸的木匠父亲。
这位沉默寡言、双手布满老茧的老人,在日复一日的探视中,凭借父亲的本能,察觉到了女儿身上那些细微却令人不安的变化。
他不理解什么“镜像”、“数据碎片”,他只感觉到,女儿看他的眼神,有时会变得像陌生人一样冷静,偶尔说出的那些深奥话语,也让他感到莫名的心慌。
他开始有意识地、固执地用过往的记忆“轰炸”吴晓芸。
他带来她童年时的照片,一遍遍讲述她小时候的糗事;他提起她母亲生前最爱给她梳的发型,哼唱她幼时入睡的摇篮曲;他甚至将她儿时那个破旧的、她曾无比珍视的布娃娃重新缝补好,放在她的枕边。
这些举动,在专家们看来,或许过于简单甚至笨拙,但效果却逐渐显现。
吴晓芸在面对这些充满情感浓度的记忆载体时,那种属于“镜像”的冰冷和抽离会出现明显的动摇和退却。
她会长时间地凝视照片,眼眶泛红;会在听到摇篮曲时,眼神变得柔软;会无意识地紧紧抱住那个布娃娃,仿佛那是她在惊涛骇浪中唯一的浮木。
苏雨晴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现象。
“情感记忆,尤其是与核心身份认同紧密相关的早期记忆,可能是那个数据化镜像最难模拟和替代的部分。
李建平先生无意中找到了一个‘锚点’,一个能有效唤醒和强化吴晓芸本体意识的‘锚点’!” 基于这一发现,苏雨晴迅速调整了对吴晓芸的干预策略。
在取得李建平的理解和配合后,她设计了一套系统性的“情感锚定疗法”。
不再试图直接对抗或清除镜像,而是通过持续、高强度地激活吴晓芸作为“人”的深层情感连接和身份认同,来巩固其本体意识的存在感,挤压镜像的活动空间。
疗法包括结构
激进清除派与谨慎利用派争论不休,一时间难以达成共识。
就在这僵持阶段,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了,源头却并非来自高科技的监控或复杂的推理,而是最朴素的人性牵绊——李建平,吴晓芸的木匠父亲。
这位沉默寡言、双手布满老茧的老人,在日复一日的探视中,凭借父亲的本能,察觉到了女儿身上那些细微却令人不安的变化。
他不理解什么“镜像”、“数据碎片”,他只感觉到,女儿看他的眼神,有时会变得像陌生人一样冷静,偶尔说出的那些深奥话语,也让他感到莫名的心慌。
他开始有意识地、固执地用过往的记忆“轰炸”吴晓芸。
他带来她童年时的照片,一遍遍讲述她小时候的糗事;他提起她母亲生前最爱给她梳的发型,哼唱她幼时入睡的摇篮曲;他甚至将她儿时那个破旧的、她曾无比珍视的布娃娃重新缝补好,放在她的枕边。
这些举动,在专家们看来,或许过于简单甚至笨拙,但效果却逐渐显现。
吴晓芸在面对这些充满情感浓度的记忆载体时,那种属于“镜像”的冰冷和抽离会出现明显的动摇和退却。
她会长时间地凝视照片,眼眶泛红;会在听到摇篮曲时,眼神变得柔软;会无意识地紧紧抱住那个布娃娃,仿佛那是她在惊涛骇浪中唯一的浮木。
苏雨晴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现象。
“情感记忆,尤其是与核心身份认同紧密相关的早期记忆,可能是那个数据化镜像最难模拟和替代的部分。
李建平先生无意中找到了一个‘锚点’,一个能有效唤醒和强化吴晓芸本体意识的‘锚点’!” 基于这一发现,苏雨晴迅速调整了对吴晓芸的干预策略。
在取得李建平的理解和配合后,她设计了一套系统性的“情感锚定疗法”。
不再试图直接对抗或清除镜像,而是通过持续、高强度地激活吴晓芸作为“人”的深层情感连接和身份认同,来巩固其本体意识的存在感,挤压镜像的活动空间。
疗法包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