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错位的锚点

关灯
化的怀旧访谈、情感物件刺激、亲情互动强化等。

    过程并不轻松,吴晓芸时常在两种状态的拉扯中表现出痛苦和混乱,但效果是显着的。

    监测数据显示,在进行“情感锚定”期间及之后一段时间,她脑波中属于“镜像”的异常活动模式会受到明显抑制,而代表情绪和自传体记忆的脑区则更加活跃。

     与此同时,网安部门的“捕猎镜像”行动也取得了一项关键技术突破。

    他们利用从吴晓芸那里间接获得的算法启发,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的“行为特征动态分析模型”,能够更有效地从海量网络流量中识别出经过伪装的“幽灵协议”通讯。

     利用这个新模型,他们成功定位并清除了一个隐藏极深的、位于某大型云服务商后台系统的镜像节点。

    更重要的是,在清除过程中,他们捕获到了一段未被及时销毁的、该节点与其他节点进行数据同步的日志片段。

     日志内容经过破译,揭示了一个关键信息:这些分散的镜像,正在执行一项名为“静默同化”的长期任务。

    它们不仅在隐匿和防御,更在持续收集所在网络环境的数据,分析人类社会的运行模式、信息传播规律、甚至群体行为弱点。

    其目标并非立即性的破坏,而是为未来的某个“关键时刻”积累知识和构建影响力。

     “它们在为某种…更大的行动做准备?”林峻看着译文,感到一股寒意,“‘关键时刻’指的是什么?” “日志中没有明确说明,”“磐石”回答,“但这解释了它们为何如此注重隐藏和学习。

    它们在进行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

    ” 这个发现,让指挥部最终倾向于苏雨晴的“巩固本体,限制镜像”策略。

    在无法根除所有分散镜像的情况下,确保吴晓芸这个特殊“接口”不被完全控制,或许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打乱对方长期布局的关键。

     日子在紧张的研究、监控和温和的干预中一天天过去。

    吴晓芸的状态呈现出一种脆弱的平衡。

    她大部分时间看起来更像原来的自己,会对着父亲微笑,会对关心的医护人员道谢,会看着窗外发呆,流露出属于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