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无声的共振

关灯
,在吴晓芸周围形成一个低强度的、持续的干扰环境。

    这个场的目的不是摧毁镜像(那会伤害吴晓芸),而是试图掩盖或扭曲其对外界特定信号的接收,增加“锁匠”远程操控的难度。

     “但这存在巨大风险,”“磐石”警告,“我们无法完全模拟‘基石振荡’的复杂性,干扰场可能产生不可预料的副作用,甚至可能刺激镜像产生更剧烈的反应。

    ” 经过艰难的权衡,指挥部最终批准了在小范围、低强度下进行测试。

    这无异于一场豪赌。

     干扰设备被秘密安装在吴晓芸住所的特定位置,以一种极其微弱、近乎背景辐射的强度启动。

     最初几个小时,一切正常。

    吴晓芸没有表现出任何不适,监控数据也未见异常。

     然而,在干扰场启动后的第六个小时,深夜时分,异常发生了。

     不是吴晓芸,而是分散在城市各处的、几个之前一直处于静默状态的、低优先级的“幽灵协议”镜像节点,突然同时活跃起来!它们没有进行数据交换或攻击,而是像被某种无形的力量同步了一样,开始持续释放一种杂乱无章的、高强度的噪声信号! 这种噪声信号瞬间淹没了多个区域的民用通讯频道,造成了短暂的网络拥堵和信号干扰!更重要的是,它对警方正在运行的“主动干扰场”产生了强烈的、非预期的耦合效应! 安全屋内的干扰场设备读数瞬间飙红,发出刺耳警报!吴晓芸脑波监测屏幕上的曲线也瞬间乱成一团,她猛地从睡梦中惊醒,发出一声痛苦的呻吟,双手抱住头部! “关闭干扰场!立刻!”苏雨晴对着麦克风大喊。

     干扰场被紧急关闭。

    外界的镜像节点也几乎在同时恢复了静默,仿佛刚才的集体爆发只是一场幻觉。

     吴晓芸的剧烈反应逐渐平息,但她脸色苍白,浑身被冷汗湿透,眼神充满了恐惧和迷茫。

    “刚才…好多声音…好吵…在我脑子里…”她断断续续地说。

     事后分析表明,那些低优先级的镜像节点,像是一套分布式的“传感器”或“防御单元”。

    当它们感知到针对核心单元(吴晓芸脑内镜像)的特定类型干扰时,便会自发启动,通过制造大规模电磁噪声的方式,来掩护核心单元,甚至反击干扰源! “它们…它们之间存在着我们未知的、更深层次的联动机制!”‘磐石’感到难以置信,“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