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茶(1)
关灯
小
中
大
康熙四十一年,暮春。
蜀地的雨总像扯不断的棉线,黏黏糊糊缠在人身上。
天是洗旧了的青灰色,压得很低,连带着空气都沉甸甸的,吸进肺里能呛出三分水汽,七分说不清道不明的郁气。
我坐在驿站的窗边,老旧的木棂被潮气浸得发胀,榫卯连接处早已松动,风一吹就吱呀作响,像个咳不停的老人。
檐角的水珠坠得极有章法,不疾不徐,嗒、嗒、嗒,砸在窗下的青石板上。
那石板被岁月和雨水凿出密密麻麻的坑洼,水珠落进去,溅起细碎的水花,声音单调得像在数数——数着谁的阳寿,又或是在记着什么血债。
鼻尖萦绕的茶香浓得化不开。
绝非龙井的清冽,也不是碧螺春的甜润,倒像是陈年普洱被泡透了,泛着沉郁的醇厚,底下却裹着点土腥气,像埋在地下的东西见了天日。
再细嗅,一丝若有若无的腥甜就缠了上来,顺着舌根往喉咙里钻,搅得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我捻了捻袖口,那里还沾着路上的泥点,混着这股怪味,竟像是染了什么洗不掉的秽气。
大人,这茶香镇的茶,邪乎得很。
身后的声音苍老沙哑,像被砂纸磨过的木头。
驿站的老卒佝偻着背,脊梁弯得像张弓,手里端着个粗瓷茶碗。
碗沿结着层油亮的茶垢,深褐色,厚得能刮下一层来,看着倒像是干涸的血痂。
他把碗往我面前的旧木桌上一放,桌面积的薄灰被震得扬起细尘,混在雨雾里打着旋。
老卒枯瘦的手指在碗边蹭来蹭去,指节突出,像鹰爪,磨得粗瓷碗发出细碎的声,听得人头皮发麻。
他眼珠浑浊,却透着点惊惶,左右瞟了瞟,像是怕墙根长了耳朵,声音压得比蚊子哼还低:去年秋上,来了个云游的行脚僧。
那和尚看着身板结实,背着个大褡裳,说是要去峨眉山。
路过聚香楼时渴得厉害,就进去讨了碗水。
老
蜀地的雨总像扯不断的棉线,黏黏糊糊缠在人身上。
天是洗旧了的青灰色,压得很低,连带着空气都沉甸甸的,吸进肺里能呛出三分水汽,七分说不清道不明的郁气。
我坐在驿站的窗边,老旧的木棂被潮气浸得发胀,榫卯连接处早已松动,风一吹就吱呀作响,像个咳不停的老人。
檐角的水珠坠得极有章法,不疾不徐,嗒、嗒、嗒,砸在窗下的青石板上。
那石板被岁月和雨水凿出密密麻麻的坑洼,水珠落进去,溅起细碎的水花,声音单调得像在数数——数着谁的阳寿,又或是在记着什么血债。
鼻尖萦绕的茶香浓得化不开。
绝非龙井的清冽,也不是碧螺春的甜润,倒像是陈年普洱被泡透了,泛着沉郁的醇厚,底下却裹着点土腥气,像埋在地下的东西见了天日。
再细嗅,一丝若有若无的腥甜就缠了上来,顺着舌根往喉咙里钻,搅得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我捻了捻袖口,那里还沾着路上的泥点,混着这股怪味,竟像是染了什么洗不掉的秽气。
大人,这茶香镇的茶,邪乎得很。
身后的声音苍老沙哑,像被砂纸磨过的木头。
驿站的老卒佝偻着背,脊梁弯得像张弓,手里端着个粗瓷茶碗。
碗沿结着层油亮的茶垢,深褐色,厚得能刮下一层来,看着倒像是干涸的血痂。
他把碗往我面前的旧木桌上一放,桌面积的薄灰被震得扬起细尘,混在雨雾里打着旋。
老卒枯瘦的手指在碗边蹭来蹭去,指节突出,像鹰爪,磨得粗瓷碗发出细碎的声,听得人头皮发麻。
他眼珠浑浊,却透着点惊惶,左右瞟了瞟,像是怕墙根长了耳朵,声音压得比蚊子哼还低:去年秋上,来了个云游的行脚僧。
那和尚看着身板结实,背着个大褡裳,说是要去峨眉山。
路过聚香楼时渴得厉害,就进去讨了碗水。
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