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关灯
在于唐将枉杀阿史那弥射,而是十姓部落的内斗。

    】 【秦念:一边怀柔一边以夷制夷,历史证明儒家这种羁縻之策只会带来两种后果:要么一方独大整合其余部落兴起叛乱,要么内斗不止逐渐衰弱,被其他异族趁虚而入。

    】 其实要是在异族内斗衰弱之际,华夏介入将其彻底吞并,这倒是个好办法。

     可惜儒家要求“柔远人”,就算吞并了,也会为了让其“归心”,依旧册封当地首领世袭治理当地。

     于是回到最初的起点,同化进度依旧约等于零。

     说起这羁縻之策,秦念想起还有人认为突厥之所以反叛,是因为李治和武曌经常征召突厥军队作战,激起突厥各部落的不满。

     但是不收取赋税,也不征召突厥人作战,突厥人难道是大唐的人上人? 不通过战争消耗突厥的人力物力,这是打算让突厥默默发育,等到反叛时就能一举惊艳所有人? 【朱棣:谢秦皇解惑。

    】 【李世民:柔远人确实后患无穷。

    】 李世民轻叹。

     难怪秦念讥讽“天可汗”之说。

     他因信奉儒家的怀柔,致使雉奴不得不面对他留下的外族大患。

     【武曌:秦皇,可有应对突厥之策?】 已是皇帝的李太平犹豫了一会,没有提议应派李显李旦去与突厥和亲。

     秦念既然知道武延秀和亲一事,就必然知道默啜是以武延秀非唐室诸王为由掳掠边境。

     显然,秦念认为突厥掳掠与派谁和亲没有关系,那只是掳掠的借口。

     【秦念:首先把你那群武姓亲戚全部废为庶人,这群废物对国政有害无益,你被后人诟病的过错多是这群武姓废物带来的。

    】 【武曌:……全部?】 武曌确定武懿宗是废物。

     但武家就没一个秦念看得过眼的族人? 【秦念:全部。

    】 【武曌:……】 【秦念:尤其那个武懿宗,征契丹时闻敌而遁致使大军溃败,后又虐杀被迫降敌的河北诸州百姓。

    你要是不诛杀这个又毒又蠢的废物,那朕可就得骂你了。

    】 【武曌:……】 武懿宗惊恐地望着天幕。

     他清楚陛下对他的庇护,皆是因为武之一姓。

     作为武姓,他不可能背叛陛下。

     除了谋反以外,他无论犯下什么样的重罪都不会被追究。

     因为陛下需要武姓族人来巩固统治。

     但此刻陛下不需要了。

     太宗皇帝默许、高宗皇帝默认,且陛下已决定还政李唐,她已无需武姓族人的忠诚! 【武曌:武懿宗,现在自尽,朕留你全尸。

    】 武曌看着上升的民心,叹了口气。

     这不是百姓的感激,而是她先前刻意忽视的民怨。

     得位不正,她就只能重用武姓族人。

     而纵容族人的结果,是这些过错将永远伴随她的身后名。

     错,就是错。

     【秦念:其他的武姓废物你还没处置。

    】 李太平没有为丈夫武攸暨出言。

     武攸暨被废为庶人,对于身为皇储的她反而是件好事。

     一直想要当太子的武承嗣惨笑。

     早在陛下迎回李哲时,他就知道自己已无成为太子的可能。

     怏郁之际,还遇见天幕横空。

     “武姓废物”。

     这就是后世对他的评价? 然回顾前生所作所为,武承嗣竟然无以反驳。

     他与武三思一样只知道阿谀奉承,甚至争相为陛下的男宠执鞭辔。

     此刻的武三思面色扭曲,却不敢语出不敬。

     【武曌:尽皆废为庶人。

    】 武曌没有犹豫,全部予以罢黜。

     她是天幕定论的声誉榜前九的皇帝,皇位已然稳固,无需武姓族人相助。

     何况只是废为庶人,又不是尽皆诛之。

     处置他们,以换取秦念的应对突厥之策。

     她无需犹豫。

     【秦念:让你的臣子好好查查这些年哪些州的税赋在下降,将降幅最大的三十州列入军事管制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