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异国暗战

关灯
第十七章异国暗战 莫斯科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

    陆远志紧了紧林小芳送的羊毛手套,呼出的白气在眼前凝结成霜。

    伏龙芝军事学院古老的哥特式建筑群矗立在灰蒙蒙的天空下,尖顶上覆盖着未化的积雪。

     陆,快跟上!带队教官回头喊道。

     陆远志小跑几步跟上队伍。

    交流团一共十二人,都是各军校的尖子。

    他是唯一来自特种部队的,肩上的少尉衔章在这里显得格外醒目。

     那就是着名的猎人走廊翻译指着一条挂满肖像的长廊,历代优秀毕业生的荣誉墙。

     陆远志的目光扫过那些严肃的面孔,突然在一幅略显陈旧的肖像前停住了——照片中的年轻军官有着典型的斯拉夫人特征,但胸前却佩戴着一枚中国解放军的勋章。

     这位是... 翻译凑近看了看铭牌:阿列克谢·彼得罗维奇少校,1953届。

    哦!他是中苏军事交流的先驱,据说曾与中国侦察兵并肩作战。

     陆远志心头一震。

    1953年——正是爷爷参加抗美援朝的最后一年。

    爷爷的日记里提到过一位阿廖沙,是苏联顾问团的战术专家,两人曾在一次敌后行动中结下生死之交。

     陆远志!教官的喊声打断了他的思绪,别掉队! 欢迎仪式在学院大礼堂举行。

    俄方代表用浓重的口音发表着热情洋溢的讲话,翻译同步转述着之类的词汇。

    陆远志的注意力却被礼堂角落的一个身影吸引——那是个穿着后勤制服的瘦高男子,正用锐利的目光扫视着中国学员,在看到陆远志时明显停顿了一下。

     那种眼神陆远志太熟悉了——不是好奇,而是评估。

    就像猎人在打量猎物。

     会议结束后,学员们被分配到各自的宿舍。

    陆远志的房间在三楼尽头,窗外正对着训练场。

    他刚放下行李,就听到轻轻的敲门声。

     开门一看,是个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学员,肩章显示是特种作战系的。

     Привет(你好),对方用蹩脚的中文说,我是伊万,你的对接学员 陆远志用自己有限的俄语回应:3дравствуйте(您好),陆远志。

     两人相视一笑,语言障碍瞬间被军人之间的默契打破。

    伊万比划着邀请他去参观校园,陆远志欣然同意。

     走在积雪覆盖的小路上,伊万用夹杂着俄语单词的英语介绍着学院的历史。

    经过一处模拟训练场时,几个俄罗斯学员正在演练近身格斗。

    看到陆远志,他们停下动作,投来审视的目光。

     他们说,伊万翻译道,听说中国特种兵很厉害,想见识一下。

     陆远志摇摇头,用英语回答:不是表演。

     一个高大的俄罗斯学员走上前,挑衅地拍了拍陆远志的肩膀:Боишься?(害怕了?) 训练场突然安静下来。

    陆远志深吸一口气,脱下外套递给伊万,然后向场中央走去。

    俄罗斯学员们自动围成一圈,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大个子摆出标准的桑搏架势,陆远志则以中国军队的格斗预备式应对。

    两人绕着圈子移动,突然,大个子一个箭步冲上来,试图用典型的俄式抱摔。

    陆远志侧身一闪,同时右手成刀,轻轻点在大个子的颈部动脉处——点到即止。

     Хорошо!(漂亮!)有人惊呼。

     大个子愣了一下,随即露出笑容,竖起大拇指。

    接下来的切磋变成了友好的技术交流,陆远志展示了中国军队的擒拿技巧,俄罗斯学员则教他几招桑搏的绝活。

    语言不通,但肢体动作是最好的老师。

     回宿舍的路上,伊万明显热情了许多:他们说,你是个真正的战士,不是书呆子。

     陆远志笑了笑:告诉他们,在战场上,活下来的才是赢家。

     这句话似乎触动了伊万,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晚餐在学院食堂举行,长桌上摆满了俄式传统菜肴。

    陆远志注意到,那个在礼堂见过的瘦高男子正在角落里整理餐具,目光却不时扫向中国学员的座位。

     那是谁?陆远志小声问伊万。

     食堂管理员,叫谢尔盖。

    怪人,从不说话。

    伊万撇撇嘴,据说曾在阿富汗打过仗,受过伤。

     陆远志暗自记下这个信息。

    特种兵的直觉告诉他,这个谢尔盖不简单。

     第二天上午是军事理论交流课。

    俄方教官用幻灯片展示着现代城市作战的战术分析,陆远志认真做着笔记。

    突然,一张照片闪过——那是中东某地的战场实况,背景中几个武装人员的装束引起了他的注意:黑色作战服,右臂上隐约可见的秃鹰图案。

     组织! 陆远志差点从座位上弹起来。

    他迅速翻出手机,假装查看信息,实则拍下了屏幕上的照片。

    教官继续讲解,似乎没注意到这个细节。

     下课铃响,陆远志第一个冲出教室,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