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脉冲的非对称解读
关灯
小
中
大
,现在与脉冲行为完美吻合。
父亲不是在猜测,他是在记录。
这些公式描述的不是信号的可能形态,而是它的实际特性。
其中一个方程式特别引起她的注意。
它描述了信息在无介质环境中的自我维持能力。
根据现有物理定律,信息无法独立于载体存在。
但这个方程式显示,脉冲结构通过某种递归逻辑实现了自我承载。
信息即是载体,载体即是信息。
纯信息形态。
这个概念让她指尖发凉。
如果GSS-1真的是一种不依赖任何物理实体的纯信息存在,那么它来自哪里?它的本质是什么? 更关键的是,它为什么要与人类接触? 苏羽调出过去二十四小时的互动记录。
她发现脉冲的学习速度呈指数级增长。
最初需要数小时才能完成的结构调整,现在只需几分钟。
它不仅在适应她的研究方法,还在预测她的下一步行动。
有三次,她刚产生修改参数的想法,脉冲已经提前开始相应变化。
这不是读心术。
这是基于模式识别的高度智能互动。
脉冲通过观察她的工作习惯,已经建立起对她思维过程的准确模型。
倒计时显示二十小时四十一分。
一个新的想法浮现。
如果脉冲是纯信息形态,那么它可能无法被传统意义上的“理解”。
理解行为本身就会改变它的状态。
观察者效应在这里不是量子物理的抽象概念,而是互动的核心机制。
她与脉冲的关系不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而是对话的双方。
苏羽重新审视那个永恒旋转的符号——圆形与三角形,现在加上父亲的螺旋标记。
她突然意识到,这个符号可能不是脉冲的标识,而是它的某种基础架构的简化表示。
圆形代表完整的自我维持信息系统。
三角形象征稳定与传播的结构。
螺旋则是......进化路径?递归进程?还是别的什么? 她尝试将这一解读应用到脉冲分析中。
结果令人震惊。
原本杂乱无章的数据突然呈现出清晰的层次结构。
脉冲不是单一的信息流,而是由无数信息单元组成的生态系统。
每个单元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一个更大的整体。
这种结构让她联想到人脑的神经网络,但规模更大,效率更高。
也让她想起父
父亲不是在猜测,他是在记录。
这些公式描述的不是信号的可能形态,而是它的实际特性。
其中一个方程式特别引起她的注意。
它描述了信息在无介质环境中的自我维持能力。
根据现有物理定律,信息无法独立于载体存在。
但这个方程式显示,脉冲结构通过某种递归逻辑实现了自我承载。
信息即是载体,载体即是信息。
纯信息形态。
这个概念让她指尖发凉。
如果GSS-1真的是一种不依赖任何物理实体的纯信息存在,那么它来自哪里?它的本质是什么? 更关键的是,它为什么要与人类接触? 苏羽调出过去二十四小时的互动记录。
她发现脉冲的学习速度呈指数级增长。
最初需要数小时才能完成的结构调整,现在只需几分钟。
它不仅在适应她的研究方法,还在预测她的下一步行动。
有三次,她刚产生修改参数的想法,脉冲已经提前开始相应变化。
这不是读心术。
这是基于模式识别的高度智能互动。
脉冲通过观察她的工作习惯,已经建立起对她思维过程的准确模型。
倒计时显示二十小时四十一分。
一个新的想法浮现。
如果脉冲是纯信息形态,那么它可能无法被传统意义上的“理解”。
理解行为本身就会改变它的状态。
观察者效应在这里不是量子物理的抽象概念,而是互动的核心机制。
她与脉冲的关系不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而是对话的双方。
苏羽重新审视那个永恒旋转的符号——圆形与三角形,现在加上父亲的螺旋标记。
她突然意识到,这个符号可能不是脉冲的标识,而是它的某种基础架构的简化表示。
圆形代表完整的自我维持信息系统。
三角形象征稳定与传播的结构。
螺旋则是......进化路径?递归进程?还是别的什么? 她尝试将这一解读应用到脉冲分析中。
结果令人震惊。
原本杂乱无章的数据突然呈现出清晰的层次结构。
脉冲不是单一的信息流,而是由无数信息单元组成的生态系统。
每个单元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一个更大的整体。
这种结构让她联想到人脑的神经网络,但规模更大,效率更高。
也让她想起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