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理论到工程的跨越

关灯
时产生了不可预测的湍流。

    信息在流动中失真、碎裂,就像声音在水中被扭曲。

     失败。

     他关闭模拟界面,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理论完美无瑕,工程却充满瑕疵。

     通讯器闪烁,是雷诺将军的加密频道。

    苏羽犹豫片刻,接通了视频。

     “进度报告。

    ”将军的面容在屏幕上显得格外冷硬。

     “材料问题还没解决。

    现有的合金无法同时满足刚度和流动性的要求。

    ” “解决方案?” “可能需要开发全新的复合材料。

    或者...”苏羽停顿了一下,“重新考虑信标的整体结构。

    ” 将军的眉头皱起。

    “时间不等人,博士。

    裂缝的活动频率在过去48小时增加了百分之十五。

    ” 屏幕自动切换至裂缝的实时监控。

    那道黑色的裂痕正在缓慢地脉动,像一颗沉睡的心脏开始苏醒。

    银色的闪光变得更加频繁,几乎连成一片。

     苏羽感到一阵寒意顺着脊柱爬升。

     “我理解。

    ”他简短地回答,切断了通讯。

     实验室重新陷入寂静,只有裂缝监控传来的微弱嗡鸣。

    苏羽注视着那道旋转的黑暗,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的错误。

     他一直在尝试复现GSS-1的几何结构,试图在地球条件下重建那个来自异界的形态。

    但也许真正的答案不是复制,而是翻译——找到功能上的等效物,而非形式上的复制品。

     这个认知像电流穿过身体。

    他迅速调出设计图,开始删除那些过于复杂的曲线,只保留最核心的拓扑特征。

    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将非欧几何的优雅转化为工程学的实用。

     屏幕上的结构开始变化,从一件精妙的数学艺术品,变成一个粗粝但可行的机械装置。

    美感让位于功能,完美屈服于可能。

     当第一缕晨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时,苏羽完成了第八版设计。

    这个版本放弃了完全的信息流动性,改为在刚性结构中嵌入可重构的传导模块。

    这是一种妥协,一种在地球科技与异界数学之间的折衷。

     他启动最终模拟。

     信标模型在虚拟空间中旋转,各个组件依次亮起。

    脉冲通过时,传导模块像神经突触般重新配置,在保持结构稳定的同时,允许信息沿着多条路径流动。

     模拟进度条缓慢填满。

    百分之七十,八十,九十... 绿色指示灯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