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我命由我不由天

关灯
天幕对朱高煦多是调侃的态度,对朱高炽好像也很有好感的样子,嗯,大权在握的太子感觉就是不一样。

     估计以后,太子顺利登基了。

     朱标看到自己的侄子监国被夸成常务副皇帝,内心复杂极了,自古以来,能够给太子放权的皇帝,他老爹算一个,可他的权力并没有看起来的那么大…… {中国的历史中,从来没有人想过,要把九五之尊的皇帝放在危险的边陲。

     可朱棣要开这个先例。

     朱棣心仪的都城,便是他的燕王封地所在,他要将大明的边界往北推。

    当一位像唐太宗、忽必烈那样的皇帝,建立一个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

     对于朱棣迁都的想法,朝中一直存在异议,但对于一个铁腕皇帝来说,最重要的是说服自己,而不是说服臣子。

     对于提出反对意见的臣子,朱棣以一革职或严惩,从此无人再敢反对迁都。

    } 【迁都北京这一条,历史眼光比肩神明了。

     当时北方威胁大明,迁都北京更有利于国家战略。

     明朝的南北分裂特别严重,如果不是朱棣迁都北京,今天的汉族早就分裂了。

    】 【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清:管你是谁,虽远必赔。

    】 晚年朱元璋看到朱棣迁都北京,天幕都肯定了他的规划,心里的抗拒瞬间弥散。

     但,以后就他和妹子、标儿葬在南京了? 虽然,某种程度上,他们一家三口永远在一起了,但…… 清朝各位皇帝恍恍惚惚,一时没明白天幕的意思。

     但一想到天幕对雍正的嘲讽,再想到割地,好像就懂了那句虽远必赔的含义。

     于是,他们一怒之下,怒了一下。

     真的是够了,说大明就说大明,一直拉踩是什么意思? 难道我大清,除了屠城、打压汉人和汉臣,就没做过什么利国利民的好事吗? 就朱棣那点子功绩,也值当拿出来一直盘? 有本事你来盘我们大清啊! “这个大清,是不是跟刚才王秀才说的大宋一样,一直给人赔款,三百多年收不回来燕云十六州?” “看起来,好像是的。

    ” “这个朝代的百姓可真可怜。

    ” …… 百姓越是了解大清,越觉得他们是华夏大地上的灾难。

     清朝各时期的反清复明组织已经开始活跃起来,此时不反更待何时? 只要有一个人站出来,就会有千千万万个百姓响应,他们要把大清赶出中原,恢复汉家衣冠,让后代过上好日子。

     就连崇祯时期,对大明失望而参加起义军的流民都默默散去了不少,他们对付不了清军,但他们也不想当推倒大明的其中一只手。

     当然,让这些流民能够下定决心追随朝廷的,还是那些感到形势紧迫,而不得不把存粮放出来赈灾的富商家族。

     天幕还未结束,就有不少家族放出消息赈灾,要为朝廷效力,因为他们也知道,清军入关屠城,他们都逃不脱,最轻是刮一层皮,再让后代一直被压迫着活下去。

     那还不如让崇祯当这个皇帝,反正他在皇宫里,好糊弄的很,这才符合他们的利益。

     {公元1421年,明成祖下诏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