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我命由我不由天

关灯
迁都,改金陵应天府为南京,改北平顺天府为京师。

     全国的政治中心再度回到了北方,永乐迁都后,朱棣又将目光投向了北方。

     从公元1422年开始,朱棣开始了三次征讨鞑靼阿鲁台的战争,由于阿鲁台避而不战,征讨并没有很大的收获。

     公元1424年,朱棣在第五次北征回师途中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 【没有后宫争斗,没有老年昏庸,一生都在征战,最后也死在征途。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朱棣:上马杀敌,下马治国,古今往来,有几个帝王能比得了我? 从藩王到千古一帝的逆袭人生,朱棣这个最“卷”的藩王,生于战火,死于征途,一生都在用实力证明,我命由我不由天!】 【昭昭日月,唯我大明。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看到天幕上的老年朱棣,就倒在了他最熟悉也最依赖的征途上,没有对死亡的畏惧,也没有对世间荣华富贵的留恋,就这么平静的面对着死亡…… 朱元璋走下台阶,拍了拍小朱棣的肩膀,欣慰的说、:“老四,你这个永乐大帝做得不错,没给咱丢脸。

    ” 小朱棣突然一阵心酸,眼泪流了下来,点了点头,“我知道了爹。

    ” 他知道,老爹是想起了,天幕说的,他一生都在向父亲证明,他比自己的侄子更适合做大明帝国的掌控者。

     可惜,永乐大帝听不到他爹的承认。

     朱标等兄弟被老四的执着与无畏,深深的震撼着,他们都在想,如果是他们,能做到这个地步吗? 应该是做不到的,只有朱棣,他坚持着,在生命的最后,还想着要肃清漠北, 他真的,尽全力做了自己能做到的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永乐朱棣看着天幕上死亡的场景,内心的感触还没有知道最后三次北征没有收获的大。

     现在知道了自己死亡的时间,他只想在生命最后的时间真正肃清漠北,让那些异族不敢再屠戮他的子民。

     大清的屠城惨案不能再出现了。

     否则他永乐大帝在地底下都睡不安稳。

     {在位二十二年,明成祖朱棣勤政务实,堪称帝王中的劳动模范。

     甚至有学者评价说,永乐皇帝,在近八千多天的在位时间里,从没有浪费过一天时间。

     等到他的后世子孙重新回过头来,来看这位祖先的时候,他们认为,明朝是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共同开创的。

     嘉靖帝把朱棣原来的庙号太宗改为了成祖。

    也就有了现在我们熟知的明成祖朱棣}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铁骨铮铮大明朝。

     人家朱棣的可是文皇帝,结果…… “经天纬地曰文”,这是顶级美谥,李世民也是这个。

    】 【这哥是真狠人剧本天花板,被侄子削藩逼到墙角,反手打出“清君侧”旗号狂刷四年副本登基。

     上位后直接开大:京杭大运河搞成南北物流专线,东北设奴儿干都司。

     修《永乐大典》卷死历代典籍,派郑和下西洋,边用锦衣卫搞靖难大清洗,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