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防弹衣编号溯源:军工企业瀚海重工的隐秘线
关灯
小
中
大
市局物证科的恒温恒湿实验室里,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与橡胶手套混合的冷硬气息。
林砚站在检测台前,指尖悬在那件石墨烯防弹衣上方两厘米处,没有急于触碰——从废弃工厂带回的证物需要极致谨慎,任何微小的触碰都可能破坏残留的微量痕迹。
防弹衣整体呈深黑色,表面有细密的蜂窝状纹路,那是石墨烯纤维特有的编织结构,在冷光灯下泛着近乎金属的光泽,边缘还黏着几星暗褐色的泥点,泥点缝隙里隐约能看到暗红色的结痂,是死者未干的血迹被夜风凝固后留下的痕迹。
“林姐,表面初步检测完成,没有发现除死者外的DNA残留,但在左侧肩颈位置的纤维缝隙里,提取到了微量的机油成分。
”痕检科的技术员小林戴着双层手套,将一份检测报告递过来,报告上的色谱图显示,机油成分中含有特有的防锈剂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只有军工级别的机械润滑油才会使用,民用产品里根本见不到。
” 林砚点头,目光落在防弹衣内侧缝着的白色标签上。
标签是无纺布材质,边缘已经被摩擦得起了毛边,但印有编号的黑色油墨却异常清晰,像是刚印上去没多久——“HH-ZJ-741-03”,八个字符分成四组,用顿号隔开,字体是工业打印常用的宋体,每个字符的边缘都没有晕染,说明标签没有被水浸泡过,保存环境相对干燥。
“先拆解编号结构。
”林砚示意小林拿来放大镜和光谱分析仪,“‘HH’两个字母,最直接的指向就是‘瀚海重工’,这家企业是本市唯一的军工级装备生产商,缩写完全吻合。
”她一边说,一边在平板电脑上调出瀚海重工的公开资料,屏幕上显示着企业的LOGO——一个由齿轮和盾牌组成的图案,下方标注着“瀚海重工:军工品质,守护安全”的标语,“‘ZJ’这组字母,结合防弹衣的用途,大概率是‘战术装备’的拼音首字母,瀚海重工的公开产品目录里,战术装备类的代号确实常用‘ZJ’开头。
” 小林将光谱分析仪的探头对准标签,仪器屏幕上立刻跳出油墨的成分数据:“油墨里含有荧光剂,是军工产品标签的专用配方,用于夜间识别,普通民用标签不会添加这种成分。
”她调整仪器参数,在紫外线模式下,标签上的编号发出淡蓝色的荧光,“这进一步确认了,这件防弹衣来自瀚海重工,而且是军工级别的产品。
” 接下来是关键的“741”和“03”两组数字。
林砚打开瀚海重工近十年的公开批次记录,从2013年到2023年,战术装备类的批次号全是“6XX”或“8XX”开头,比如2020年的“HH-ZJ-618-22”,2022年的“HH-ZJ-803-15”,没有任何一个批次以“741”开头。
“这就奇怪了。
”她皱起眉,指尖在屏幕上滑动,“如果是公开销售的产品,不可能没有批次记录,难道是未公开的保密产品?” 一直站在实验室角落的江澈这时走了过来。
他今天穿的是深色夹克,领口立着,遮住了脖子上的一道旧疤——那是三年前在瀚海重工做卧底时,被物流部的打手划伤的。
“‘741’不是公开批次,是瀚海重工的‘黑产线’编号。
”江澈的声音很低,带着一种刻意压抑的沙哑,“我当年混进他们物流部时,曾在仓库的最深处见过标着‘741’的货箱,全是黑色的防水布包裹,上面没有任何收件人信息,只有一个模糊的‘郊区废弃厂区’送货地址。
” 林砚转头看向他,眼神里带着一丝探究——江澈的卧底经历档案里,只提到他渗透过瀚海重工的物流网络,没提过“741”货箱的事。
“为什么之前没上报过?” 江澈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夹克袖口,那里藏着一个微型录音笔,是当年卧底时留下的遗物。
“当时我只是个底层物流员,没权限接触货箱内容,而且仓库的监控24小时对着那片区域,我不敢多停留。
”他停顿了一下,像是在回忆当时的细节,“有一次我趁夜班保安换岗,偷偷靠近过一个货箱,能听到里面有金属碰
林砚站在检测台前,指尖悬在那件石墨烯防弹衣上方两厘米处,没有急于触碰——从废弃工厂带回的证物需要极致谨慎,任何微小的触碰都可能破坏残留的微量痕迹。
防弹衣整体呈深黑色,表面有细密的蜂窝状纹路,那是石墨烯纤维特有的编织结构,在冷光灯下泛着近乎金属的光泽,边缘还黏着几星暗褐色的泥点,泥点缝隙里隐约能看到暗红色的结痂,是死者未干的血迹被夜风凝固后留下的痕迹。
“林姐,表面初步检测完成,没有发现除死者外的DNA残留,但在左侧肩颈位置的纤维缝隙里,提取到了微量的机油成分。
”痕检科的技术员小林戴着双层手套,将一份检测报告递过来,报告上的色谱图显示,机油成分中含有特有的防锈剂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只有军工级别的机械润滑油才会使用,民用产品里根本见不到。
” 林砚点头,目光落在防弹衣内侧缝着的白色标签上。
标签是无纺布材质,边缘已经被摩擦得起了毛边,但印有编号的黑色油墨却异常清晰,像是刚印上去没多久——“HH-ZJ-741-03”,八个字符分成四组,用顿号隔开,字体是工业打印常用的宋体,每个字符的边缘都没有晕染,说明标签没有被水浸泡过,保存环境相对干燥。
“先拆解编号结构。
”林砚示意小林拿来放大镜和光谱分析仪,“‘HH’两个字母,最直接的指向就是‘瀚海重工’,这家企业是本市唯一的军工级装备生产商,缩写完全吻合。
”她一边说,一边在平板电脑上调出瀚海重工的公开资料,屏幕上显示着企业的LOGO——一个由齿轮和盾牌组成的图案,下方标注着“瀚海重工:军工品质,守护安全”的标语,“‘ZJ’这组字母,结合防弹衣的用途,大概率是‘战术装备’的拼音首字母,瀚海重工的公开产品目录里,战术装备类的代号确实常用‘ZJ’开头。
” 小林将光谱分析仪的探头对准标签,仪器屏幕上立刻跳出油墨的成分数据:“油墨里含有荧光剂,是军工产品标签的专用配方,用于夜间识别,普通民用标签不会添加这种成分。
”她调整仪器参数,在紫外线模式下,标签上的编号发出淡蓝色的荧光,“这进一步确认了,这件防弹衣来自瀚海重工,而且是军工级别的产品。
” 接下来是关键的“741”和“03”两组数字。
林砚打开瀚海重工近十年的公开批次记录,从2013年到2023年,战术装备类的批次号全是“6XX”或“8XX”开头,比如2020年的“HH-ZJ-618-22”,2022年的“HH-ZJ-803-15”,没有任何一个批次以“741”开头。
“这就奇怪了。
”她皱起眉,指尖在屏幕上滑动,“如果是公开销售的产品,不可能没有批次记录,难道是未公开的保密产品?” 一直站在实验室角落的江澈这时走了过来。
他今天穿的是深色夹克,领口立着,遮住了脖子上的一道旧疤——那是三年前在瀚海重工做卧底时,被物流部的打手划伤的。
“‘741’不是公开批次,是瀚海重工的‘黑产线’编号。
”江澈的声音很低,带着一种刻意压抑的沙哑,“我当年混进他们物流部时,曾在仓库的最深处见过标着‘741’的货箱,全是黑色的防水布包裹,上面没有任何收件人信息,只有一个模糊的‘郊区废弃厂区’送货地址。
” 林砚转头看向他,眼神里带着一丝探究——江澈的卧底经历档案里,只提到他渗透过瀚海重工的物流网络,没提过“741”货箱的事。
“为什么之前没上报过?” 江澈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夹克袖口,那里藏着一个微型录音笔,是当年卧底时留下的遗物。
“当时我只是个底层物流员,没权限接触货箱内容,而且仓库的监控24小时对着那片区域,我不敢多停留。
”他停顿了一下,像是在回忆当时的细节,“有一次我趁夜班保安换岗,偷偷靠近过一个货箱,能听到里面有金属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