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秋社宴饮,文脉相传
关灯
小
中
大
第七十五章秋社宴饮,文脉相传
秋收后的灵脉馆,被金黄的谷穗和饱满的果实堆成了聚宝盆。
按照老规矩,秋社这天要摆宴,感谢土地的馈赠,也让辛苦一年的人们好好歇歇。
陈默和铁牛正忙着把新打的稻米装袋,谷粒从木斗里倾泻而下,发出“簌簌”的声响,像串流动的金沙。
“今年的收成比去年多了三成!”铁牛擦着汗笑,露出两排白牙,“柳溪村的乡亲们特意送来两坛新酿的米酒,说要跟咱们共庆秋社。
” 慕白和春桃在厨房忙活,案台上摆着刚蒸好的糯米糕、卤得油亮的野兔腿,还有秦先生亲手腌的酸梅——这酸梅是用灵脉泉的活水浸泡的,酸中带甜,最是解腻。
“再蒸一笼桂花糕,”慕白往面里撒着金黄的桂花,“这是学堂后面那棵老桂树落的,秦先生说用它做糕,能沾沾文气。
” 学堂的孩子们也没闲着,几个大些的帮着搬桌椅,小的则捧着自己在沙盘上写的字,凑到秦先生跟前炫耀。
“先生您看,我写的‘丰’字!”领头的男孩举着木牌,上面的字歪歪扭扭,却透着股认真劲儿。
秦先生笑着点头,从兜里摸出颗糖塞给他:“写得好,明年秋收,就由你来记账。
” 日头偏西时,宴席在晒谷场摆开了。
长桌被谷穗和野菊装点着,灵脉泉的活水湃着瓜果,米酒坛子敞着口,香气混着新麦的甜,在晚风里漫开。
墨老鬼的灵位被请在主位,前面摆着他生前最爱吃的卤豆干和一壶猕猴桃酒——这是陈默特意为他留的,坛口系着朵新鲜的墨兰,花瓣上还沾着露水。
“先敬土地爷,再敬墨老鬼和各位前辈!”陈默端起酒碗,朝着灵脉泉和灵位的方向各敬了一杯,“没有他们护着这灵脉,就没有咱们今天的好日子!” 众人跟着举杯,酒液在碗里晃出暖黄的光。
老张喝得兴起,扯开嗓子唱起了古老的歌谣,歌词是关于灵脉起源的传说,调子苍凉却有力,听得孩子们都停下了筷子,仰着小脸入神。
“陈大哥,你看那是什么?”铁牛忽然指着学堂的方向。
只见学堂的窗户里透出点点烛光,映出几个晃动的人影——是秦先生带着几个孩子在整理书籍。
秋收前,官府送来了一批新印的书,有《农桑要术》,也有《孩童启蒙》,秦先生说要建个“灵脉书屋”,让孩子们不光能识字,还能懂道理。
陈默走过去时,秦先生正给孩子们讲《守脉人传》,书上记载着历代守脉人的故事,插图
按照老规矩,秋社这天要摆宴,感谢土地的馈赠,也让辛苦一年的人们好好歇歇。
陈默和铁牛正忙着把新打的稻米装袋,谷粒从木斗里倾泻而下,发出“簌簌”的声响,像串流动的金沙。
“今年的收成比去年多了三成!”铁牛擦着汗笑,露出两排白牙,“柳溪村的乡亲们特意送来两坛新酿的米酒,说要跟咱们共庆秋社。
” 慕白和春桃在厨房忙活,案台上摆着刚蒸好的糯米糕、卤得油亮的野兔腿,还有秦先生亲手腌的酸梅——这酸梅是用灵脉泉的活水浸泡的,酸中带甜,最是解腻。
“再蒸一笼桂花糕,”慕白往面里撒着金黄的桂花,“这是学堂后面那棵老桂树落的,秦先生说用它做糕,能沾沾文气。
” 学堂的孩子们也没闲着,几个大些的帮着搬桌椅,小的则捧着自己在沙盘上写的字,凑到秦先生跟前炫耀。
“先生您看,我写的‘丰’字!”领头的男孩举着木牌,上面的字歪歪扭扭,却透着股认真劲儿。
秦先生笑着点头,从兜里摸出颗糖塞给他:“写得好,明年秋收,就由你来记账。
” 日头偏西时,宴席在晒谷场摆开了。
长桌被谷穗和野菊装点着,灵脉泉的活水湃着瓜果,米酒坛子敞着口,香气混着新麦的甜,在晚风里漫开。
墨老鬼的灵位被请在主位,前面摆着他生前最爱吃的卤豆干和一壶猕猴桃酒——这是陈默特意为他留的,坛口系着朵新鲜的墨兰,花瓣上还沾着露水。
“先敬土地爷,再敬墨老鬼和各位前辈!”陈默端起酒碗,朝着灵脉泉和灵位的方向各敬了一杯,“没有他们护着这灵脉,就没有咱们今天的好日子!” 众人跟着举杯,酒液在碗里晃出暖黄的光。
老张喝得兴起,扯开嗓子唱起了古老的歌谣,歌词是关于灵脉起源的传说,调子苍凉却有力,听得孩子们都停下了筷子,仰着小脸入神。
“陈大哥,你看那是什么?”铁牛忽然指着学堂的方向。
只见学堂的窗户里透出点点烛光,映出几个晃动的人影——是秦先生带着几个孩子在整理书籍。
秋收前,官府送来了一批新印的书,有《农桑要术》,也有《孩童启蒙》,秦先生说要建个“灵脉书屋”,让孩子们不光能识字,还能懂道理。
陈默走过去时,秦先生正给孩子们讲《守脉人传》,书上记载着历代守脉人的故事,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