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土豆地里的松针》

关灯
望海坡的春寒总带着股钻骨的湿意,晨雾裹着松涛从草海那边漫过来,把刚翻过的黄土地润得发黏。

    三秒蹲在田埂上,瞅着爷爷正把一捆松针往犁沟里铺,针尖上的露水溅在他蓝布褂子上,洇出星星点点的湿痕。

     “爷,这都啥年代了,还信老法子?”三秒把手里的土豆种往筐里一扔,瓷白的芽眼在晨光里泛着青,“镇上农资店的防虫药多灵,撒一把管仨月,犯得着跑草海拾松针?” 爷爷没抬头,枯瘦的手把松针铺得匀匀实实,针脚间露出的黄土像块打了补丁的旧布。

    “药是杀虫子,可也伤地。

    ”他说话时喉结动了动,声音带着晨起的沙哑,“松针是活物,能跟地亲。

    ” 三秒撇撇嘴。

    草海在望海坡西头,是片长着百年老松的湿地,往年开春,爷爷总要挎着竹篮去拾松针。

    那些褐绿色的针叶攒在一块儿,闻着有股清苦的香,可铺进地里要先晒三天,还得筛掉碎土,比撒药麻烦十倍。

     “您看隔壁老王家,去年用的进口药,土豆收了两千斤。

    ”三秒起身拍掉裤脚上的泥,“咱这坡地本来就薄,折腾松针纯属白费力气。

    ” 爷爷终于直起腰,脊梁骨像根被压弯的枣木扁担。

    他眯眼瞅着三秒,浑浊的眼珠里映着远处的松树梢:“你爹小时候,我就是这么种土豆的。

    那年头没药,松针铺得厚,虫子愣是没敢进地。

    ” 这话三秒听了不下百遍。

    爷爷总爱提爹小时候的事,仿佛那些埋在松针底下的岁月,比眼前的化肥农药更实在。

    他懒得再争,扛起锄头往地那头走,铁锄划过地面,带起的土坷垃砸在石头上,邦邦响。

     晌午回家吃饭时,马春花正趴在炕桌上翻书。

    她是村里的赤脚医生,嫁过来时带了半箱子医书,闲了就爱琢磨这些。

    “三秒,你爷让你拾松针呢?”她头也没抬,手指在书页上划着,“我昨儿看《民间草药大全》,说松针里有种叫‘松油烯’的东西,真能杀菌防虫。

    ” 三秒正往嘴里扒拉面条,闻言差点呛着:“您别跟着起哄,那书都泛黄了,能信?”马春花把书推到他面前,指着黑白插图说:“你看这记载,松针腐烂后产生的有机酸,能抑制土壤里的病菌,比农药温和多了。

    ” 书页上的字迹密密麻麻,三秒瞅着眼晕。

    他知道马春花认死理,当年她就是靠着这些书,在暴雨夜里背着药箱跑遍全村,把发烧的娃子一个个从鬼门关拉回来的。

    可松针这事儿,他总觉得是爷爷的老顽固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