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赛场锋芒
关灯
小
中
大
红星轧钢厂大礼堂被临时改造成了技能竞赛的场地,人声鼎沸,各个工种的比赛区域划分明确。
钳工区叮当作响,车工区铁屑飞舞,而炊事员比武区则弥漫着诱人的食物香气,吸引了不少工友围观。
理论笔试在一个小会议室进行,题目果然如我所料,多是食品安全、卫生条例和基础营养搭配。
我凭借着远超这个时代的常识和原主零散的记忆,答得飞快,提前交了卷。
监考的后勤处干事诧异地看了我一眼。
下午是重头戏——实操考核。
基本功考核在食堂后厨进行,不对外开放。
指定食材是土豆和猪肉。
土豆切丝,要求细如发丝,均匀一致;猪肉切丁,要求大小均匀,利于成熟入味。
这对刀工是极大的考验。
我沉心静气,手握菜刀,当当当……富有节奏的切菜声响起,土豆在我手下迅速变成一堆粗细均匀的细丝,放入清水盆中,根根分明,如同银线。
接着是切肉丁,下刀精准,肉丁大小如一,引得旁边监督的刘班长微微点头。
杨师傅在我旁边,动作不疾不徐,但每一刀都沉稳老练,切出的土豆丝和肉丁同样无可挑剔。
姜还是老的辣。
基本功考核结束,紧接着就是最受关注的创新菜制作,移到了礼堂临时搭建的灶台区,允许工友们围观。
气氛更加热烈了。
参赛的七八个食堂老师傅各显神通。
有的做的是改良版的红烧肉,加了炸鸡蛋一起炖;有的做了精致的萝卜雕花围边;杨师傅做的是一道“醋椒鱼”,用常见的草鱼,通过精准的火候和醋椒调味,做得酸辣开胃,香气扑鼻,展现了他扎实的鲁菜功底。
轮到我了。
我的操作台前摆放着最简单的食材:猪肉末,北豆腐,鸡蛋,以及一些常见的葱姜调料。
我要做的菜,叫“灯笼豆腐”。
这道菜在后世算是家常菜,但在这个烹饪手法相对单一的五十年代食堂,其制作工艺和成品形态,绝对算得上“创新”。
我先将北豆腐上笼屉蒸熟,取出晾凉,然后用小勺小心翼翼地将中间部分挖空,形成一个带盖的“豆腐盒子”,动作必须轻柔,否则豆腐极易破损。
这一步就吸引了评委和围观工友的目光,纷纷好奇我要做什么
钳工区叮当作响,车工区铁屑飞舞,而炊事员比武区则弥漫着诱人的食物香气,吸引了不少工友围观。
理论笔试在一个小会议室进行,题目果然如我所料,多是食品安全、卫生条例和基础营养搭配。
我凭借着远超这个时代的常识和原主零散的记忆,答得飞快,提前交了卷。
监考的后勤处干事诧异地看了我一眼。
下午是重头戏——实操考核。
基本功考核在食堂后厨进行,不对外开放。
指定食材是土豆和猪肉。
土豆切丝,要求细如发丝,均匀一致;猪肉切丁,要求大小均匀,利于成熟入味。
这对刀工是极大的考验。
我沉心静气,手握菜刀,当当当……富有节奏的切菜声响起,土豆在我手下迅速变成一堆粗细均匀的细丝,放入清水盆中,根根分明,如同银线。
接着是切肉丁,下刀精准,肉丁大小如一,引得旁边监督的刘班长微微点头。
杨师傅在我旁边,动作不疾不徐,但每一刀都沉稳老练,切出的土豆丝和肉丁同样无可挑剔。
姜还是老的辣。
基本功考核结束,紧接着就是最受关注的创新菜制作,移到了礼堂临时搭建的灶台区,允许工友们围观。
气氛更加热烈了。
参赛的七八个食堂老师傅各显神通。
有的做的是改良版的红烧肉,加了炸鸡蛋一起炖;有的做了精致的萝卜雕花围边;杨师傅做的是一道“醋椒鱼”,用常见的草鱼,通过精准的火候和醋椒调味,做得酸辣开胃,香气扑鼻,展现了他扎实的鲁菜功底。
轮到我了。
我的操作台前摆放着最简单的食材:猪肉末,北豆腐,鸡蛋,以及一些常见的葱姜调料。
我要做的菜,叫“灯笼豆腐”。
这道菜在后世算是家常菜,但在这个烹饪手法相对单一的五十年代食堂,其制作工艺和成品形态,绝对算得上“创新”。
我先将北豆腐上笼屉蒸熟,取出晾凉,然后用小勺小心翼翼地将中间部分挖空,形成一个带盖的“豆腐盒子”,动作必须轻柔,否则豆腐极易破损。
这一步就吸引了评委和围观工友的目光,纷纷好奇我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