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共生与回响

关灯
第二十章共生与回响 开春的第一场春雨里,林舟收到了托马斯寄来的包裹——一本柏林博物馆的《传统家居修复图谱》,扉页上写着:“你说的‘共生’,我在老木匠的刨子声里听懂了。

    ” 这时研发部传来好消息:基于“文化算法”升级的智能屏风,在欧洲预售量突破了预期。

    用户反馈里,最热门的功能是“节气联动”——当北京飘雪时,巴黎用户的屏风会自动浮现水墨雪景;罗马入夏时,屏幕上会生出荷风纹样。

    “技术成了无形的桥。

    ”林舟在晨会上笑着说。

     四月,东南亚市场突发一场热带风暴,部分地区的智能冰箱因电压不稳出现故障。

    当地团队刚要启动换货流程,却收到国内工厂的加急邮件:“已调取台风季电压波动数据,远程推送抗冲击系统补丁,无需拆机。

    ”三天后,90%的故障设备自动恢复正常。

     “这就是全球数据网的意义。

    ”林舟在视频会议里对东南亚团队说,“不是把问题丢给远方,而是让每个市场的经验都能变成所有人的铠甲。

    ”会后,他让晓冉整理各地极端天气的应对方案,汇编成《智能设备气候适配手册》,成了新市场开拓的“安全指南”。

     初夏的上海国际家居展上,一个特别的展区吸引了众人目光。

    这里没有最新款设备,只有一面“用户故事墙”:内罗毕学生用智能灯夜读的照片、柏林老人与语音助手下棋的视频、雅加达主妇用迷你冰箱储存母乳的手写信……“这些比参数表更有说服力。

    ”前来参观的法国设计师感慨道。

     展会期间,林舟偶遇了当年大学讲座时的系主任。

    老教授指着展区里的榫卯结构智能台灯:“你当年说要‘让技术有根’,现在真的做到了。

    ”林舟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出国时,行李箱里塞着母亲缝的布垫——怕国外椅子太硬,如今这“柔软的心意”,变成了产品里的文化基因。

     七月,北美团队传来一个温暖的意外:一位独居老人在智能床垫的帮助下,成功预警了一次夜间突发心梗。

    原来床垫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异常翻身频率,自动联系了紧急联系人。

    这件事被当地媒体报道后,“中国智造的守护力”成了热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