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公社里的“老顽固”
关灯
小
中
大
赵德胜县长“当场拍板”的决定,像一道强劲的东风,瞬间吹遍了安平县的各个角落。
第二天,县委县政府就正式下发了红头文件。
文件明确指出:支持爱国华侨晏明洲先生,在红旗公社红旗大队,投资兴建“安平县第一家出口创汇型玩具厂”,乃是全县当前的重点工作。
各级部门,必须全力配合,特事特办,不得有任何形式的推诿和延误。
这封盖着县委、县政府两个鲜红大印的文件,就是一道不容置疑的“圣旨”。
有了这道“圣旨”,建厂的事情便以一种惊人的速度,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
县侨办的刘明主任,几乎成了晏家的常客。
他每天都开着那辆吉普车,往返于县城和红旗大队之间,亲自协调各项事宜。
而摆在所有人面前的第一个,也是最基础的问题,就是选址。
办工厂,总得有地。
按照晏明洲的初步规划,玩具厂的厂区,加上未来预留的速生林基地,需要的土地面积可不算小。
这事,最终落到了红旗公社的头上。
这天上午,公社的马书记,一个皮肤黝黑、精明干练的中年人,亲自陪着县里的土地规划科干部,一起来到了红旗大队。
晏明洲和晏卫国,也早早地等候在大队部。
“晏先生,卫国同志。
”马书记一见面,就热情地握手,“县里的文件我们都学习过了。
你们要办厂,这是天大的好事!我们公社,是绝对支持的!今天,我们就是来实地看一看,听听你们的想法,看看这厂址选在哪儿最合适。
” 晏明洲客气地点了点头,然后将目光投向了晏卫国。
虽然他是投资人,但这种具体的事情,他必须让自己这位“大伯”出面。
这既是尊重,也是一种姿态——表明这个厂子,是他们“老晏家”自己的事,而不是他一个外来人指手画脚。
晏卫国接到堂侄递过来的眼神,清了清嗓子,拿出他大队长的派头,指着村子东头的一大片土地,说道:“马书记,各位领导,你们看,俺们村东头,一直到后山脚下,那一大片,都是荒地。
” “那些地,盐碱重,不长庄稼,多少年了,就一直荒在那儿,长点野草。
俺们寻思着,把厂子建在那儿,最合适不过了。
一来,不占用咱们的耕地;二来,离后山也近,将来砍伐木材、运输也方便。
” 他的想法,合情合理。
县土地规划科的干部,拿出地图和测量工具,比划了一下,也连连点头。
“嗯,这块地不错,面积够大,地势也平坦,确实是建厂的理想位置。
”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事就这么定了的时候,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了起来。
“我不同意。
” 说话的,是公社里主管土地和农业的副书记,一个姓钱的五十多岁,看起来有些刻板的老干部。
他叫钱大柱,在公社里是出了名的“老顽固”,思想保守,做事一板一眼,最看不惯各种“新生事物”。
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了他。
马书记的眉头,不易察觉地皱了一下。
“钱书记,你有什么不同意见?” 钱大柱背着手,慢悠悠地走
第二天,县委县政府就正式下发了红头文件。
文件明确指出:支持爱国华侨晏明洲先生,在红旗公社红旗大队,投资兴建“安平县第一家出口创汇型玩具厂”,乃是全县当前的重点工作。
各级部门,必须全力配合,特事特办,不得有任何形式的推诿和延误。
这封盖着县委、县政府两个鲜红大印的文件,就是一道不容置疑的“圣旨”。
有了这道“圣旨”,建厂的事情便以一种惊人的速度,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
县侨办的刘明主任,几乎成了晏家的常客。
他每天都开着那辆吉普车,往返于县城和红旗大队之间,亲自协调各项事宜。
而摆在所有人面前的第一个,也是最基础的问题,就是选址。
办工厂,总得有地。
按照晏明洲的初步规划,玩具厂的厂区,加上未来预留的速生林基地,需要的土地面积可不算小。
这事,最终落到了红旗公社的头上。
这天上午,公社的马书记,一个皮肤黝黑、精明干练的中年人,亲自陪着县里的土地规划科干部,一起来到了红旗大队。
晏明洲和晏卫国,也早早地等候在大队部。
“晏先生,卫国同志。
”马书记一见面,就热情地握手,“县里的文件我们都学习过了。
你们要办厂,这是天大的好事!我们公社,是绝对支持的!今天,我们就是来实地看一看,听听你们的想法,看看这厂址选在哪儿最合适。
” 晏明洲客气地点了点头,然后将目光投向了晏卫国。
虽然他是投资人,但这种具体的事情,他必须让自己这位“大伯”出面。
这既是尊重,也是一种姿态——表明这个厂子,是他们“老晏家”自己的事,而不是他一个外来人指手画脚。
晏卫国接到堂侄递过来的眼神,清了清嗓子,拿出他大队长的派头,指着村子东头的一大片土地,说道:“马书记,各位领导,你们看,俺们村东头,一直到后山脚下,那一大片,都是荒地。
” “那些地,盐碱重,不长庄稼,多少年了,就一直荒在那儿,长点野草。
俺们寻思着,把厂子建在那儿,最合适不过了。
一来,不占用咱们的耕地;二来,离后山也近,将来砍伐木材、运输也方便。
” 他的想法,合情合理。
县土地规划科的干部,拿出地图和测量工具,比划了一下,也连连点头。
“嗯,这块地不错,面积够大,地势也平坦,确实是建厂的理想位置。
”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事就这么定了的时候,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了起来。
“我不同意。
” 说话的,是公社里主管土地和农业的副书记,一个姓钱的五十多岁,看起来有些刻板的老干部。
他叫钱大柱,在公社里是出了名的“老顽固”,思想保守,做事一板一眼,最看不惯各种“新生事物”。
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了他。
马书记的眉头,不易察觉地皱了一下。
“钱书记,你有什么不同意见?” 钱大柱背着手,慢悠悠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