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邯郸悲歌
关灯
小
中
大
“你当时在长平战场,为什么不救他?为什么看着他被秦军杀死?”
陈墨感到一阵眩晕,仿佛又回到那个血色黄昏。
他想解释,却看见阿禾手中紧攥着的,正是自己埋在长平的艾草。
原来,有些伤痕永远无法愈合,有些仇恨永远无法用言语化解。
“阿禾姑娘,”他单膝跪地,“你的兄长是个勇士,他死时手里还攥着这块布帕。
陈某无能,未能阻止杀降,但已将他的名字刻在长平碑上,位列‘赵卒李氏’之下。
”他取出随身携带的木牌拓片,“这是拓片,姑娘若愿,可随陈某回咸阳,亲见兄长之名。
” 阿禾的泪水滴在拓片上,晕开小小的墨痕。
赵胜轻轻按住她的肩膀,转向陈墨:“秦使可知,我赵国自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从未向任何人低头。
你今日所献典籍、所还重器,我可以收下——”他的声音忽然冷如刀锋,“但要我赵人放下仇恨,除非秦军撤出所有赵地,除非——”他指了指阿禾,“除非有人能用自己的血,洗去长平的罪孽。
” 厅中气氛骤变。
陈墨听见身后甲士按剑的声音,知道自己已踏入生死边缘。
阿禾抬起头,眼中的怒火已化作决然,她从发髻上取下玉簪,抵在陈墨咽喉:“你不是说要止杀吗?那便用你的血,祭我兄长在天之灵!” 玉簪刺破皮肤的瞬间,陈墨闻到艾草的苦香。
他闭上眼,听见远处传来李牧边军的马蹄声,听见吕不韦算盘的轻响,听见长平战场上的风穿过二十万白骨。
忽然,他想起白天在城门口看见的童谣:“赵为号,秦为商,来日相逢在何方?” “杀了我,”他轻声说,“你们只会多一个仇人;留着我,或许能少一些杀戮。
” 玉簪颤抖着落地。
阿禾捂住脸,痛哭失声。
赵胜背过身去,声音里带着难以察觉的颤抖:“带秦使去驿馆,严加看管。
三日后,随李牧将军的使者入秦——”他顿了顿,“议和。
” 陈墨被带出正厅时,看见庭院里的石榴花开得正艳,像极了长平战场上凝固的血。
阿禾的哭声渐渐远去,却在他耳边萦绕不去。
他知道,自己用鲜血换来的三日停留,或许能为《吕氏春秋》的“慎战”篇添上最真实的注脚,却无法抚平一个妹妹心中的伤痕。
是夜,陈墨在驿馆写下《邯郸记》:“赵人痛失四十万青壮,其恨如太行之固,其悲如漳水之深。
吾以血荐诚,暂换三日之期。
明日需访李牧,说以‘存赵宗庙,全赵文脉’之策,或可破局。
”竹简末端,他画下阿禾的泪痣,旁边注:“此女或为破局关键,其兄家书需妥善保存,以待来日。
” 窗外,邯郸城的更夫敲着梆子走过,梆子声里混着隐约的歌声,正是白天听见的童谣。
陈墨摸出怀中的赵国刀币,币面上的“甘丹”(邯郸古称)二字被掌心汗渍浸得发亮。
他忽然想起吕不韦的话:“奇货可居者,非珠玉也,人心也。
”此刻他手中的“奇货”,正是这颗遍体鳞伤,却仍未完全冰冷的“赵人心”。
更深漏尽时,驿馆外忽然传来马蹄声。
陈墨掀开窗帘,看见一队黑衣人策马驰过,为首者腰间挂着李斯常用的那种青铜剑穗。
他握紧了藏在袖中的《慎战》篇竹简,知道咸阳的暗流,已经跟着他的脚步,涌入了这座仇恨之城。
【第四章完】 喜欢大秦帝国:铁血文明请大家收藏:()大秦帝国:铁血文明
他想解释,却看见阿禾手中紧攥着的,正是自己埋在长平的艾草。
原来,有些伤痕永远无法愈合,有些仇恨永远无法用言语化解。
“阿禾姑娘,”他单膝跪地,“你的兄长是个勇士,他死时手里还攥着这块布帕。
陈某无能,未能阻止杀降,但已将他的名字刻在长平碑上,位列‘赵卒李氏’之下。
”他取出随身携带的木牌拓片,“这是拓片,姑娘若愿,可随陈某回咸阳,亲见兄长之名。
” 阿禾的泪水滴在拓片上,晕开小小的墨痕。
赵胜轻轻按住她的肩膀,转向陈墨:“秦使可知,我赵国自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从未向任何人低头。
你今日所献典籍、所还重器,我可以收下——”他的声音忽然冷如刀锋,“但要我赵人放下仇恨,除非秦军撤出所有赵地,除非——”他指了指阿禾,“除非有人能用自己的血,洗去长平的罪孽。
” 厅中气氛骤变。
陈墨听见身后甲士按剑的声音,知道自己已踏入生死边缘。
阿禾抬起头,眼中的怒火已化作决然,她从发髻上取下玉簪,抵在陈墨咽喉:“你不是说要止杀吗?那便用你的血,祭我兄长在天之灵!” 玉簪刺破皮肤的瞬间,陈墨闻到艾草的苦香。
他闭上眼,听见远处传来李牧边军的马蹄声,听见吕不韦算盘的轻响,听见长平战场上的风穿过二十万白骨。
忽然,他想起白天在城门口看见的童谣:“赵为号,秦为商,来日相逢在何方?” “杀了我,”他轻声说,“你们只会多一个仇人;留着我,或许能少一些杀戮。
” 玉簪颤抖着落地。
阿禾捂住脸,痛哭失声。
赵胜背过身去,声音里带着难以察觉的颤抖:“带秦使去驿馆,严加看管。
三日后,随李牧将军的使者入秦——”他顿了顿,“议和。
” 陈墨被带出正厅时,看见庭院里的石榴花开得正艳,像极了长平战场上凝固的血。
阿禾的哭声渐渐远去,却在他耳边萦绕不去。
他知道,自己用鲜血换来的三日停留,或许能为《吕氏春秋》的“慎战”篇添上最真实的注脚,却无法抚平一个妹妹心中的伤痕。
是夜,陈墨在驿馆写下《邯郸记》:“赵人痛失四十万青壮,其恨如太行之固,其悲如漳水之深。
吾以血荐诚,暂换三日之期。
明日需访李牧,说以‘存赵宗庙,全赵文脉’之策,或可破局。
”竹简末端,他画下阿禾的泪痣,旁边注:“此女或为破局关键,其兄家书需妥善保存,以待来日。
” 窗外,邯郸城的更夫敲着梆子走过,梆子声里混着隐约的歌声,正是白天听见的童谣。
陈墨摸出怀中的赵国刀币,币面上的“甘丹”(邯郸古称)二字被掌心汗渍浸得发亮。
他忽然想起吕不韦的话:“奇货可居者,非珠玉也,人心也。
”此刻他手中的“奇货”,正是这颗遍体鳞伤,却仍未完全冰冷的“赵人心”。
更深漏尽时,驿馆外忽然传来马蹄声。
陈墨掀开窗帘,看见一队黑衣人策马驰过,为首者腰间挂着李斯常用的那种青铜剑穗。
他握紧了藏在袖中的《慎战》篇竹简,知道咸阳的暗流,已经跟着他的脚步,涌入了这座仇恨之城。
【第四章完】 喜欢大秦帝国:铁血文明请大家收藏:()大秦帝国:铁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