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火控系统的革命

关灯
当火炮组在王师傅和李工的带领下,一头扎进库房,开始近乎挑剔地筛选下一根炮管时,陈北玄已经回到了那个被他临时征用为“电子实验室”的技术科办公室。

     这里与车间里油污、金属、汗水的世界截然不同。

    空气中弥漫着松香、焊锡和电路板特有的味道。

    几张旧桌子拼凑在一起,上面堆满了从省城电子市场淘换来的“宝贝”——几片灰绿色的电路板裸板、各种型号的电阻电容像彩色糖果一样散落在小格盒子里、古老的英特尔8086处理器和配套的协处理器、几片内存芯片、还有几个用防静电袋装着的、看起来颇为简陋的陀螺仪模块和角度传感器。

     两个年轻的技术员——小张和小李,正戴着放大镜眼镜,小心翼翼地用电烙铁焊接着一块电路板。

    他们是厂里仅有的对电子技术还有点兴趣的年轻人,被陈北玄点名要了过来。

    此刻,他们脸上写满了专注,也带着一丝面对未知领域的茫然。

     火控系统,是“沙漠之狐”的灵魂,也是陈北玄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在这个军用级数字火控系统还属于昂贵奢侈品的年代,他要用手头这些民用级、甚至可以说是电子垃圾的元器件,搭建出一套能够实现稳像、测距、解算弹道的系统,这无异于一场技术上的革命,或者说,一场豪赌。

     “陈工,这块RAM的时序好像不太对,读写总是出错。

    ”小张抬起头,苦恼地指着电路板上一块芯片。

     陈北玄走过去,接过烙铁和万用表,手指在细密的焊点和走线上快速移动测量。

    “地址线第三脚虚焊了,补一下。

    另外,这块存储芯片是-120ns的,我们时钟频率不能太高,需要重新配置BIOS里的等待状态。

    ”他一边说,一边拿起旁边的逻辑分析仪探头夹在芯片引脚上,屏幕上立刻跳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字波形。

     小张和小李看着陈北玄熟练至极的动作和对这些老旧芯片特性如数家珍的模样,眼神里充满了敬佩。

    他们无法理解,这个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陈工,怎么会懂得这么多深奥而偏门的知识。

     解决完内存问题,陈北玄坐到了靠窗的那张桌子前。

    那里放着一台厂里最好的(也是最老的)386电脑,屏幕上闪烁着密密麻麻的汇编代码。

    这是他正在编写的火控系统核心算法。

     没有现代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