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授名

关灯
接下来的几日,林默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搬离了那间气味混杂、鼾声如雷的杂役通铺,被安排到漱墨斋后院一间狭小却独立的耳房中。

    房间仅能容纳一床一桌一凳,但窗明几净,推开窗便能看见一丛疏竹,对于经历了囚笼和杂役房的他而言,已不啻于仙境。

     他的工作也不再是洒扫庭除,而是跟随赵掌阁学习整理编目。

    赵掌阁起初对他这个“一步登天”的杂役并不热络,态度甚至比之前更为严厉苛刻。

    但林默展现出了一种近乎可怕的耐心与细致。

    他不仅将赵掌阁吩咐的事情做得一丝不苟,更会在闲暇时,默默观察赵掌阁如何分类、如何登记、如何养护那些珍贵的典籍。

     他依旧沉默寡言,但那双眼睛,却在看似恭顺的低垂下,贪婪地吸收着一切。

    他学习这个时代的文字,辨认那些陌生的篆刻,记忆书籍摆放的位置。

    他的记忆力本就不差,加上一种强烈的求生欲与求知欲驱动,进步速度让暗中观察的赵掌阁,那冷硬的脸上也偶尔会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

     然而,府中的风波并未因他的境遇改变而平息。

    关于书阁夜探的流言,如同水底的暗涌,在仆役间悄悄流传。

    版本各异,有说是外贼,有说是内鬼,更有甚者,隐晦地将此事与几位公子之间的微妙关系联系起来。

    林默偶尔从其他仆役闪烁的言辞和回避的眼神中,能感觉到一种无形的隔阂与猜忌。

    他这个新来的、得了公子青眼的“幸运儿”,在某些人眼中,或许本身就带着疑点。

     这日午后,林默正按照赵掌阁的要求,将一批新送来的地方志进行初步清理。

    他用软毛刷轻轻拂去书函上的灰尘,动作轻柔而专注,仿佛手中是易碎的珍宝。

     赵掌阁坐在不远处的案几后,看似在核对账目,眼角的余光却始终未曾离开林默。

    这几日的观察,让他对这个沉默的少年愈发感到惊异。

    那份远超年龄的沉稳,那种对书籍近乎本能的爱护,以及偶尔在他眼中闪过的、与其粗役身份绝不相符的灵光,都让赵掌阁心中疑窦丛生。

     “你识得字?”赵掌阁忽然开口,声音在寂静的书阁中显得格外突兀。

     林默执刷的手微微一顿,随即恢复如常。

    他放下毛刷,转过身,恭敬地回答:“回掌阁,小人不识。

    ”这是实情,这具身体的原主,一个农家子,怎么可能识字。

     “哦?”赵掌阁放下手中的笔,浑浊却锐利的眼睛直视着林默,“既是不识,为何我见你整理时,对某些书函上的印记、版式,似乎格外留意?方才那本《河洛舆图纪》,你摩挲函套上‘兰台秘府’的印鉴,时间可比其他书长了些。

    ” 林默心中凛然。

    姜还是老的辣!他自认已经足够小心,却没想到赵掌阁观察得如此细致入微。

    他确实对那些古老的印记、不同的纸张和装帧方式充满了好奇,那是源自另一个时空灵魂对“历史实物”的本能探究。

     他垂下眼睑,脑中急转,语气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惶恐与茫然:“掌阁明鉴,小人……小人只是觉得那些花纹和印记很好看,与寻常所见不同,故而多看了两眼。

    小人愚钝,并不知那是什么印鉴,更不知‘兰台秘府’为何物。

    ”他将自己的行为,归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