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授名
关灯
小
中
大
于一种底层人对精美事物的朴素好奇。
赵掌阁盯着他看了半晌,似乎想从他脸上找出丝毫破绽。
林默维持着那副惶恐又带着点被戳穿心思的窘迫模样,手心却已微微出汗。
良久,赵掌阁才收回目光,重新拿起笔,淡淡说道:“既是好奇,便是好事。
用心学,公子既给了你机会,莫要辜负。
”语气虽依旧平淡,但那股无形的压迫感却减轻了不少。
“是,小人谨记掌阁教诲。
”林默暗暗松了口气,知道自己又过了一关。
他越发清晰地认识到,在这深宅大院中,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任何一丝不合时宜的流露,都可能引来灭顶之灾。
又过了两日,傍晚时分,林默刚将最后一批清理好的书册归位,一名小厮来到漱墨斋。
“林默,公子唤你过去。
” 林默心中一紧,整理了一下身上干净的灰色布衣,跟着小厮穿过几重庭院,来到谢琰所居的“听竹轩”。
听竹轩比漱墨斋更为清幽雅致,院中遍植翠竹,晚风拂过,沙沙作响。
书房内,谢琰正坐在窗下的棋枰前,自己与自己对弈。
残阳的余晖透过窗棂,在他身上镀了一层温暖的金色,柔和了他平日略显清冷的气质。
“公子。
”林默在门口躬身行礼。
谢琰并未抬头,指尖夹着一枚黑子,凝视着错综复杂的棋局,仿佛全神贯注。
林默便安静地垂手立在门外,不敢打扰。
时间一点点流逝,棋盘上落子的声音清脆而规律。
林默的心,也从最初的紧张,渐渐沉淀下来。
他悄悄抬眼,观察着谢琰的侧影。
这位年轻的士族公子,与他之前见过的所有上位者都不同。
他身上有一种内敛的力量,一种沉浸在自身世界中的专注,仿佛外界的纷扰与他无关,却又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终于,谢琰将最后一枚白子落下,结束了这局棋。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落在林默身上,依旧是那般沉静。
“进来。
” 林默依言走入书房,在离棋枰数步远的地方停下。
谢琰打量着他,几日不见,这少年身上的狼狈与惶恐似乎褪去了不少,虽然依旧瘦削,但脊背挺直了些,眼神也更为沉静,像一口深潭,看不到底。
“在书阁这几日,感觉如何?”谢琰端起旁边的茶盏,轻轻呷了一口。
“回公子,很好。
赵掌阁悉心指点,阁中典籍浩瀚,小人大开眼界。
”林默谨慎地回答。
“哦?大开眼界?”谢琰放下茶盏,语气听不出情绪,“你一个不识字的杂役,这眼界,开在何处?” 又是一个陷阱般的问题。
林默稳住心神,答道:“小人虽不识字,但见书函精美,卷帙浩繁,便觉自身渺小,如同蜉蝣见青天。
更能感受到公子家学渊源,底蕴深厚,非寻常人家可比。
”他避开了对知识本身的渴望,转而赞美谢氏的底蕴,这是一种安全且讨巧的回答。
谢琰闻言,唇角似乎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像是笑了笑,又像是没有。
他站起身,走到书案前。
案上,铺着一张雪白的宣纸,旁边放着笔墨。
“你原本的名字,叫什么?”谢琰背对着他,忽然问道。
赵掌阁盯着他看了半晌,似乎想从他脸上找出丝毫破绽。
林默维持着那副惶恐又带着点被戳穿心思的窘迫模样,手心却已微微出汗。
良久,赵掌阁才收回目光,重新拿起笔,淡淡说道:“既是好奇,便是好事。
用心学,公子既给了你机会,莫要辜负。
”语气虽依旧平淡,但那股无形的压迫感却减轻了不少。
“是,小人谨记掌阁教诲。
”林默暗暗松了口气,知道自己又过了一关。
他越发清晰地认识到,在这深宅大院中,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任何一丝不合时宜的流露,都可能引来灭顶之灾。
又过了两日,傍晚时分,林默刚将最后一批清理好的书册归位,一名小厮来到漱墨斋。
“林默,公子唤你过去。
” 林默心中一紧,整理了一下身上干净的灰色布衣,跟着小厮穿过几重庭院,来到谢琰所居的“听竹轩”。
听竹轩比漱墨斋更为清幽雅致,院中遍植翠竹,晚风拂过,沙沙作响。
书房内,谢琰正坐在窗下的棋枰前,自己与自己对弈。
残阳的余晖透过窗棂,在他身上镀了一层温暖的金色,柔和了他平日略显清冷的气质。
“公子。
”林默在门口躬身行礼。
谢琰并未抬头,指尖夹着一枚黑子,凝视着错综复杂的棋局,仿佛全神贯注。
林默便安静地垂手立在门外,不敢打扰。
时间一点点流逝,棋盘上落子的声音清脆而规律。
林默的心,也从最初的紧张,渐渐沉淀下来。
他悄悄抬眼,观察着谢琰的侧影。
这位年轻的士族公子,与他之前见过的所有上位者都不同。
他身上有一种内敛的力量,一种沉浸在自身世界中的专注,仿佛外界的纷扰与他无关,却又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终于,谢琰将最后一枚白子落下,结束了这局棋。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落在林默身上,依旧是那般沉静。
“进来。
” 林默依言走入书房,在离棋枰数步远的地方停下。
谢琰打量着他,几日不见,这少年身上的狼狈与惶恐似乎褪去了不少,虽然依旧瘦削,但脊背挺直了些,眼神也更为沉静,像一口深潭,看不到底。
“在书阁这几日,感觉如何?”谢琰端起旁边的茶盏,轻轻呷了一口。
“回公子,很好。
赵掌阁悉心指点,阁中典籍浩瀚,小人大开眼界。
”林默谨慎地回答。
“哦?大开眼界?”谢琰放下茶盏,语气听不出情绪,“你一个不识字的杂役,这眼界,开在何处?” 又是一个陷阱般的问题。
林默稳住心神,答道:“小人虽不识字,但见书函精美,卷帙浩繁,便觉自身渺小,如同蜉蝣见青天。
更能感受到公子家学渊源,底蕴深厚,非寻常人家可比。
”他避开了对知识本身的渴望,转而赞美谢氏的底蕴,这是一种安全且讨巧的回答。
谢琰闻言,唇角似乎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像是笑了笑,又像是没有。
他站起身,走到书案前。
案上,铺着一张雪白的宣纸,旁边放着笔墨。
“你原本的名字,叫什么?”谢琰背对着他,忽然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