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告别练习与语言“创造”

关灯
调虽怪,可那股认真劲儿直往人心里钻。

     教完基础词,马骥还想试试现代词:“谢谢”和“再见”。

    他比着拱手感谢的模样,说“谢谢”。

    少昊跟着模仿:“歇~歇~”;他又挥着手做告别状,说“再见”。

    少昊眼神里明显暗了暗,像是突然懂了“分开”是啥意思,愣了愣才认真学:“载~见~”。

     这教学过程简直笑料百出,马骥的标准普通话撞上少昊的“原始发音”,总能蹦出些奇奇怪怪的组合,俩人的肢体语言夸张得快赶上街头卖艺的滑稽舞了。

    可就在这闹哄哄的教学里,有股纯粹的热乎劲儿,正安安静静地在俩人之间流着。

     最后,马骥掏出个自己琢磨半天的小物件——用软乎乎的草茎编的蚱蜢,说是蚱蜢,其实也就勉强能看出个大概(毕竟这是他唯一拿得出手的“手工活”)。

    他端端正正地递给少昊。

     少昊接过那只“抽象派蚱蜢”,翻来覆去看了半天,虽说没搞懂这是啥,但也明白是份礼物,当即乐开了花。

    他转身就往自己住处跑,没多久拿回来一支骨笛——是他亲手磨的,音色最清亮的那支,郑重地塞给了马骥。

     俩人互赠礼物的场面特严肃,可再瞅瞅那礼物:马骥的草编蚱蜢歪歪扭扭,少昊的骨笛虽精致却透着原始味儿(搁现代看就是“简陋款”),跟俩人那认真得不行的表情一对比,反差萌直接拉满。

     马骥攥着那支还带着少昊体温的骨笛,心里头酸酸的。

    这时候,胸前的挂坠又开始发着温温的热,跟个贪嘴的小家伙似的,悄悄吸收着这份跨了时空的情谊,还有那股子要分离的复杂滋味。

     喜欢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请大家收藏:()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