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郑卫之音?靡靡之音!
关灯
小
中
大
鲜的野菜,嘴里跟隔壁摊主聊着家常,说“家里那口子昨天砍了捆柴,换了半袋粟米”,语气里满是过日子的踏实。
人们穿的衣服也比商代利落——大多是粗麻布做的短褐,袖口和裤脚都收得紧,方便干活,裤腿上还打着补丁,却洗得干干净净。
偶尔能看到穿丝绸的贵人乘车而过,车帘掀开的瞬间,能瞥见里面绣着花纹的衣摆,还有头上插着的玉簪,阳光一照,泛着温润的光,车辙压过路面,留下两道深痕,很快又被后面的行人踏平。
最让马骥舒服的是氛围——没有那种压得人喘不过气的宗教狂热,没人把“神意”挂在嘴边,连走路的节奏都慢了些,有个老汉背着柴禾,还在路边停下来跟卖糖人的聊了两句,买了块糖递给跟着的小孙子,祖孙俩的笑声飘得老远。
他定了定神,从蒿草丛里爬出来,拍了拍身上的草屑和泥土,麻布衣服上沾着的草籽掉了一地。
他走到官道旁,想找个人问问现在是什么年代、这是哪个地方。
他瞅准个推着独轮车的老伯,车上堆着几个粗陶罐,陶罐上还沾着窑火的痕迹,老伯走得满头大汗,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正停下来靠在车把手上擦汗。
马骥赶紧凑过去,努力挤出个和善的笑,把上次跟季札学的那点半吊子雅言,混着在商代听熟的词汇往外蹦:“老丈,叨扰了!请问……此处是何地界?如今……是何年何月?那天下共主,还是商王吗?” 他怕对方听不懂,还特意比划起来:说“商王”时,就模仿商代贵族戴高冠的样子,手指在头顶画了个圈;说“地界”时,就指了指脚下的土地,又指了指远处的市集,眼神里满是期待。
老伯被他拦得一愣,先是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破得露肘的麻布衣服,蓬乱得像鸡窝的头发,脸上还沾着草屑,怎么看都像个逃难的流浪汉。
等听完他这半文不白、还夹杂着怪词的话,老伯的眉头瞬间皱成了疙瘩,手里的汗巾往车上一扔,挥着手像赶苍蝇似的:“去去去!哪来的痴人?嘴里说的甚么鬼话!‘商王’?那都是多少年前的旧事了!我这陶罐是要送进城卖的,惊坏了一个,你拿甚么赔?” 说完,老伯推着独轮车就往前走,车轮碾过路面,发出“咕噜咕噜”的响,他胳膊上的青筋都绷起来了,还回头瞥了马骥两眼,眼神里满是“这人怕不是个傻子”的怜悯,仿佛多看一眼都会沾上晦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马骥不甘心,又拦
人们穿的衣服也比商代利落——大多是粗麻布做的短褐,袖口和裤脚都收得紧,方便干活,裤腿上还打着补丁,却洗得干干净净。
偶尔能看到穿丝绸的贵人乘车而过,车帘掀开的瞬间,能瞥见里面绣着花纹的衣摆,还有头上插着的玉簪,阳光一照,泛着温润的光,车辙压过路面,留下两道深痕,很快又被后面的行人踏平。
最让马骥舒服的是氛围——没有那种压得人喘不过气的宗教狂热,没人把“神意”挂在嘴边,连走路的节奏都慢了些,有个老汉背着柴禾,还在路边停下来跟卖糖人的聊了两句,买了块糖递给跟着的小孙子,祖孙俩的笑声飘得老远。
他定了定神,从蒿草丛里爬出来,拍了拍身上的草屑和泥土,麻布衣服上沾着的草籽掉了一地。
他走到官道旁,想找个人问问现在是什么年代、这是哪个地方。
他瞅准个推着独轮车的老伯,车上堆着几个粗陶罐,陶罐上还沾着窑火的痕迹,老伯走得满头大汗,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正停下来靠在车把手上擦汗。
马骥赶紧凑过去,努力挤出个和善的笑,把上次跟季札学的那点半吊子雅言,混着在商代听熟的词汇往外蹦:“老丈,叨扰了!请问……此处是何地界?如今……是何年何月?那天下共主,还是商王吗?” 他怕对方听不懂,还特意比划起来:说“商王”时,就模仿商代贵族戴高冠的样子,手指在头顶画了个圈;说“地界”时,就指了指脚下的土地,又指了指远处的市集,眼神里满是期待。
老伯被他拦得一愣,先是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破得露肘的麻布衣服,蓬乱得像鸡窝的头发,脸上还沾着草屑,怎么看都像个逃难的流浪汉。
等听完他这半文不白、还夹杂着怪词的话,老伯的眉头瞬间皱成了疙瘩,手里的汗巾往车上一扔,挥着手像赶苍蝇似的:“去去去!哪来的痴人?嘴里说的甚么鬼话!‘商王’?那都是多少年前的旧事了!我这陶罐是要送进城卖的,惊坏了一个,你拿甚么赔?” 说完,老伯推着独轮车就往前走,车轮碾过路面,发出“咕噜咕噜”的响,他胳膊上的青筋都绷起来了,还回头瞥了马骥两眼,眼神里满是“这人怕不是个傻子”的怜悯,仿佛多看一眼都会沾上晦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马骥不甘心,又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