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吗?
关灯
小
中
大
这时,河畔聚集的民众越来越多,有的拿着陶鼓,有的拿着笛子,像是一场自发的节庆聚会。
不知是谁起了个头,唱起了《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 很快,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老人、小孩、男人、女人,都跟着唱,声音由小变大,汇成一片和谐而充满生命力的合唱。
简单的歌词,重复的旋律,却蕴含着劳动的热情和收获的喜悦,听得人心里暖暖的。
在这宏大而纯粹的集体吟唱中,马骥胸前的山歌挂坠,猛然间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灼热和光芒!白光从挂坠的缝隙里漏出来,越来越亮,将马骥的胸口都照亮了。
它像是一个饥渴已久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这汇聚了数百篇诗歌精华、凝聚了无数民众情感的“国风”气韵,振动得越来越剧烈,像是在欢呼,又像是在“吃饱喝足”后准备启程。
“不是吧?又来?!”马骥只来得及闪过这个念头,就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正在变轻、变淡,双脚慢慢离开地面,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往上拉。
他最后看到的,是周围民众惊骇无比的表情——有人指着他,有人跪了下来,以为是“神仙显灵”;是孔子那深邃目光中一闪而过的了然与惊异,仿佛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还有孔子弟子们惊讶的眼神,有的张大了嘴,有的手里的竹简掉在了地上。
马骥努力想对孔子喊一句“老爷子你的解读有点绝对啊!《郑风》可不都是无邪的!”,却只发出了无声的气流,连嘴都张不开了。
下一刻,强光吞没了他的整个身体。
在《芣苢》宏大而纯净的合唱声中,马骥的身影彻底消失于河畔的清风之中,只留下地上那只装木片的布包,静静地躺在石头旁。
只有他站立过的地方,空气中似乎有一道极淡的、如同竹简书卷或诗歌韵律般的奇异光纹,一闪即逝——那是挂坠留下的最后痕迹,暗示着它已带着马骥,前往下一个思想碰撞更激烈的时代。
第三卷:【诗三百里的嬉游篇】,完。
喜欢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请大家收藏:()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
不知是谁起了个头,唱起了《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 很快,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老人、小孩、男人、女人,都跟着唱,声音由小变大,汇成一片和谐而充满生命力的合唱。
简单的歌词,重复的旋律,却蕴含着劳动的热情和收获的喜悦,听得人心里暖暖的。
在这宏大而纯粹的集体吟唱中,马骥胸前的山歌挂坠,猛然间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灼热和光芒!白光从挂坠的缝隙里漏出来,越来越亮,将马骥的胸口都照亮了。
它像是一个饥渴已久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这汇聚了数百篇诗歌精华、凝聚了无数民众情感的“国风”气韵,振动得越来越剧烈,像是在欢呼,又像是在“吃饱喝足”后准备启程。
“不是吧?又来?!”马骥只来得及闪过这个念头,就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正在变轻、变淡,双脚慢慢离开地面,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往上拉。
他最后看到的,是周围民众惊骇无比的表情——有人指着他,有人跪了下来,以为是“神仙显灵”;是孔子那深邃目光中一闪而过的了然与惊异,仿佛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还有孔子弟子们惊讶的眼神,有的张大了嘴,有的手里的竹简掉在了地上。
马骥努力想对孔子喊一句“老爷子你的解读有点绝对啊!《郑风》可不都是无邪的!”,却只发出了无声的气流,连嘴都张不开了。
下一刻,强光吞没了他的整个身体。
在《芣苢》宏大而纯净的合唱声中,马骥的身影彻底消失于河畔的清风之中,只留下地上那只装木片的布包,静静地躺在石头旁。
只有他站立过的地方,空气中似乎有一道极淡的、如同竹简书卷或诗歌韵律般的奇异光纹,一闪即逝——那是挂坠留下的最后痕迹,暗示着它已带着马骥,前往下一个思想碰撞更激烈的时代。
第三卷:【诗三百里的嬉游篇】,完。
喜欢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请大家收藏:()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