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标准化?秦朝早有iso!

关灯
黑娃挠着头,一脸茫然:“马哥,啥是‘标准’?啥是‘模块’?俺只看懂这些箭镞长得一样。

    ” 马骥也不管他懂不懂,自顾自地兴奋。

    他走到弩机组装区,拿起一个弩机,仔细看着上面的“望山”(瞄准器)、“悬刀”和“钩牙”(挂弦机构),这些部件严丝合缝,随便换一个,应该都能组装上。

     “这工艺!太牛了!”马骥啧啧称奇,“看看这弩机,零件互换完全没问题,打起仗来坏了能随时换,多方便!” 旁边一个年轻工匠听得云里雾里,小声问师傅:“师傅,他说的‘零件互换’是啥意思?是不是《鲁班书》里的秘法?” 老工匠皱了皱眉,看了马骥一眼,语气硬邦邦地说:“皆依律令程式所为,没什么秘法。

    ”但他脸上还是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能被人这么夸,谁不开心呢? 马骥还在滔滔不绝地讲:“老丈,您知道这弩为啥这么厉害吗?这叫杠杆原理!望山是瞄准用的,能提高命中率;悬刀是扳机,一扣就能放箭;还有这箭镞,三棱形的,接触面积小,压强大,穿透力才强!” 工匠们都停下手里的活,围着他看,眼神里满是疑惑。

    什么“杠杆”“压强”,他们一个字都听不懂,只觉得这役夫说话古怪,像在念咒。

     监工看到马骥不干活,还围着工匠们唠嗑,顿时火了:“马骥!你干啥呢?不搬铜锭在这瞎叨叨啥?再磨蹭,罚你多搬两车!” 马骥赶紧闭嘴,推着木车去搬铜锭。

    心里却还在感慨:秦朝的标准化生产也太先进了!原来老祖宗早就把“质量管控”玩得这么溜,现代工业革命的那套,在这儿早就有雏形了! 回去的路上,黑娃扛着一根木料,憨憨地问:“马哥,你刚才说的那些,能换爵位不?” 马骥:“……不能,但能让造兵器更快更好。

    ” 黑娃:“哦,那还是砍头实在。

    ” 马骥:“……”他算是明白了,跟黑娃聊“技术”,还不如聊“砍头换爵位”来得实在。

     胸口的挂坠温和地发热,像是吸收了作坊里“精确”“规范”的气息,温度稳定而理性,像是在默默记录着这两千多年前的“工业奇迹”。

     喜欢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请大家收藏:()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