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朝堂辩论
关灯
小
中
大
挥使,领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赐蟒袍玉带,加太子少保!赏黄金千两,明珠十斛,京中赐宅邸一座!北境诸将,论功行赏,兵部速拟章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臣,叩谢陛下天恩!”萧凡大礼参拜。
绣衣直指指挥使!这是真正执掌天子耳目、监察百官、拥有极大独立行动权的要害位置!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更是赋予了他正式的言官风宪之权,名正言顺!太子少保虽是虚衔,却是极高的荣宠!这份封赏,不可谓不重! 然而,就在殿内气氛看似一片和煦之时,皇帝话锋一转,声音低沉了几分:“功是功,过…也需明察。
萧凡,你可知,自你回京途中,弹劾你的奏章,已如雪片般飞入通政司?” 萧凡神色不变:“臣略有耳闻。
无非是构陷忠良、滥杀无辜、勾结江湖、擅用酷刑、私藏火器图谋不轨等陈词滥调。
” “哼!”皇帝冷哼一声,拿起御案上一份奏章,“岂止!你看看这个!都察院左都御史周廷儒弹劾你,在北境云河镇公审时,未经三司会审,便擅定阎刚、赵贲死罪,更以‘祭奠英灵’为由,拖延行刑,实则是将朝廷钦犯当作筹码,要挟朝廷,其心叵测!还有这个!刑部侍郎钱谦益弹劾你,在整肃北境军镇时,滥用尚方剑,先斩后奏,株连甚广,动辄诛杀军官满门,手段酷烈,有违仁恕之道,动摇边军根基!更有勋贵上奏,言你身边那个戴面具的江湖女子,来历不明,行踪诡秘,更兼武功高强,恐非善类,疑为前朝余孽或敌国密探,要求你将其交出,由有司严审!” 一份份奏章,如同淬毒的匕首,从不同的角度刺向萧凡。
核心直指两点:一是质疑他执法的程序正义和手段酷烈,有擅权之嫌;二是将矛头对准了他最大的助力——惊鸿,试图将其污名化甚至拔除! “陛下明鉴。
”萧凡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股凛然之气,“阎刚、赵贲之罪,桩桩件件,铁证如山,公审之时,边军将士群情激愤,皆曰可杀!臣暂缓行刑,非为要挟,乃是为将冯坤等朝中巨蠹一并揪出,以正国法!此乃臣奏章中早已言明之事!至于整肃边军,北境积弊已深,非雷霆手段不足以震慑宵小!臣所杀之人,皆有实据,皆为蠹虫败类!其罪当诛!何来滥杀?若不行非常之法,何以在十日之内,整肃军备,迎击狄寇?难道要等龙武卫兵临城下,狄骑烧杀抢掠,再谈仁恕吗?!” 皇帝深深地看了萧凡一眼,手指在御案上轻轻敲击着,半晌,才缓缓道:“是非曲直,自有公论。
三日后大朝会,你自去与周廷儒、钱谦益等人当庭辩驳。
“臣,遵旨!”萧凡躬身应道。
他知道,皇帝这是暂时压下了对惊鸿的追究,但也留下了尾巴。
大朝会,才是真正的战场! **新赐的钦差府邸(原冯坤府邸查抄后赐予)**,气派非凡,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却透着一股人去楼空的冷清和压抑。
府门外,车马冷落。
与萧凡炙手可热的权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朝臣们刻意的疏远和观望。
只有石虎带着北境归来的老兄弟和部分绣衣卫精锐,将府邸守得铁桶一般。
书房内,烛火摇曳。
“大人,这是沿途记下的‘人情账’。
”谢宝树恭敬地呈上小本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驿站怠慢的细节、推诿官员的名字、流言最盛的城镇。
萧凡接过,随手翻看,眼神冰冷:“很好。
周廷儒…钱谦益…还有这几个跳得欢的御史…背后果然有他们的影子。
看来冯坤虽倒,他留下的网,还在。
” “大人,大朝会在即,他们必然群起而攻之”石虎面带忧色,“还有,东厂那边传来消息,那几个冯坤的心腹小吏,在诏狱里…死了两个。
” “死了?”萧凡眼神一凝,“怎么死的?” “说是…畏罪自尽,咬舌。
”石虎语气沉重,“但东厂看守严密,这自尽…未免太巧了些。
” “哼,杀人灭口,毁尸灭迹的老把戏。
”萧凡冷笑,“看来有些人,是等不及要抹掉最后的痕迹了。
王瑾…东厂…未必干净。
” 他走到窗边,望着外面沉沉的夜色。
“石虎,你去一趟东厂,以查验证物为名,看看那几个死人的尸体,还有…那几口箱子,是否安然无恙。
态度强硬些,现在,我是绣衣卫指挥使!” “是!”石虎领命而去,杀气腾腾。
“谢宝树,你去找府里可靠的老仆,放出风去,就说本官连日奔波,心力交瘁,回府后忧惧弹劾,已卧病在床,恐难出席三日后的朝会。
”萧凡吩咐道。
“啊?装…装病?”谢宝树一愣。
“对,装病。
”萧凡嘴角勾起一丝冷意,“让他们先跳一跳。
跳得越高,摔得越惨。
” 谢宝树似懂非懂地去了。
绣衣直指指挥使!这是真正执掌天子耳目、监察百官、拥有极大独立行动权的要害位置!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更是赋予了他正式的言官风宪之权,名正言顺!太子少保虽是虚衔,却是极高的荣宠!这份封赏,不可谓不重! 然而,就在殿内气氛看似一片和煦之时,皇帝话锋一转,声音低沉了几分:“功是功,过…也需明察。
萧凡,你可知,自你回京途中,弹劾你的奏章,已如雪片般飞入通政司?” 萧凡神色不变:“臣略有耳闻。
无非是构陷忠良、滥杀无辜、勾结江湖、擅用酷刑、私藏火器图谋不轨等陈词滥调。
” “哼!”皇帝冷哼一声,拿起御案上一份奏章,“岂止!你看看这个!都察院左都御史周廷儒弹劾你,在北境云河镇公审时,未经三司会审,便擅定阎刚、赵贲死罪,更以‘祭奠英灵’为由,拖延行刑,实则是将朝廷钦犯当作筹码,要挟朝廷,其心叵测!还有这个!刑部侍郎钱谦益弹劾你,在整肃北境军镇时,滥用尚方剑,先斩后奏,株连甚广,动辄诛杀军官满门,手段酷烈,有违仁恕之道,动摇边军根基!更有勋贵上奏,言你身边那个戴面具的江湖女子,来历不明,行踪诡秘,更兼武功高强,恐非善类,疑为前朝余孽或敌国密探,要求你将其交出,由有司严审!” 一份份奏章,如同淬毒的匕首,从不同的角度刺向萧凡。
核心直指两点:一是质疑他执法的程序正义和手段酷烈,有擅权之嫌;二是将矛头对准了他最大的助力——惊鸿,试图将其污名化甚至拔除! “陛下明鉴。
”萧凡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股凛然之气,“阎刚、赵贲之罪,桩桩件件,铁证如山,公审之时,边军将士群情激愤,皆曰可杀!臣暂缓行刑,非为要挟,乃是为将冯坤等朝中巨蠹一并揪出,以正国法!此乃臣奏章中早已言明之事!至于整肃边军,北境积弊已深,非雷霆手段不足以震慑宵小!臣所杀之人,皆有实据,皆为蠹虫败类!其罪当诛!何来滥杀?若不行非常之法,何以在十日之内,整肃军备,迎击狄寇?难道要等龙武卫兵临城下,狄骑烧杀抢掠,再谈仁恕吗?!” 皇帝深深地看了萧凡一眼,手指在御案上轻轻敲击着,半晌,才缓缓道:“是非曲直,自有公论。
三日后大朝会,你自去与周廷儒、钱谦益等人当庭辩驳。
“臣,遵旨!”萧凡躬身应道。
他知道,皇帝这是暂时压下了对惊鸿的追究,但也留下了尾巴。
大朝会,才是真正的战场! **新赐的钦差府邸(原冯坤府邸查抄后赐予)**,气派非凡,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却透着一股人去楼空的冷清和压抑。
府门外,车马冷落。
与萧凡炙手可热的权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朝臣们刻意的疏远和观望。
只有石虎带着北境归来的老兄弟和部分绣衣卫精锐,将府邸守得铁桶一般。
书房内,烛火摇曳。
“大人,这是沿途记下的‘人情账’。
”谢宝树恭敬地呈上小本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驿站怠慢的细节、推诿官员的名字、流言最盛的城镇。
萧凡接过,随手翻看,眼神冰冷:“很好。
周廷儒…钱谦益…还有这几个跳得欢的御史…背后果然有他们的影子。
看来冯坤虽倒,他留下的网,还在。
” “大人,大朝会在即,他们必然群起而攻之”石虎面带忧色,“还有,东厂那边传来消息,那几个冯坤的心腹小吏,在诏狱里…死了两个。
” “死了?”萧凡眼神一凝,“怎么死的?” “说是…畏罪自尽,咬舌。
”石虎语气沉重,“但东厂看守严密,这自尽…未免太巧了些。
” “哼,杀人灭口,毁尸灭迹的老把戏。
”萧凡冷笑,“看来有些人,是等不及要抹掉最后的痕迹了。
王瑾…东厂…未必干净。
” 他走到窗边,望着外面沉沉的夜色。
“石虎,你去一趟东厂,以查验证物为名,看看那几个死人的尸体,还有…那几口箱子,是否安然无恙。
态度强硬些,现在,我是绣衣卫指挥使!” “是!”石虎领命而去,杀气腾腾。
“谢宝树,你去找府里可靠的老仆,放出风去,就说本官连日奔波,心力交瘁,回府后忧惧弹劾,已卧病在床,恐难出席三日后的朝会。
”萧凡吩咐道。
“啊?装…装病?”谢宝树一愣。
“对,装病。
”萧凡嘴角勾起一丝冷意,“让他们先跳一跳。
跳得越高,摔得越惨。
” 谢宝树似懂非懂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