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周门受教,神速进学

关灯
拜师的次日,天还未完全亮透。

     苏明理便在母亲张氏的千叮咛万嘱咐中,背上了一个用旧布缝制的小书袋。

     里面装着那支半旧的毛笔、一小块墨锭,以及几张母亲特意为他整理出来的、相对平整的草纸。

     他脚步轻快地踏上了前往邻村周夫子家的路。

     晨曦微露,清凉的晨风吹拂在脸上,带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

     苏明理的心情,如同这初升的朝阳一般,充满了希望与期待。

     这是他第一次能够以一个孩童的身份,堂堂正正地走进真正的古时学堂,接受这个时代的启蒙教育,心中自是百感交集。

     周夫子的家,也是他的学堂,就设在自家那三间简陋的茅草屋的东厢房。

     屋子不大,光线也有些昏暗。

     里面摆放着几张长条旧木桌和几条长凳,墙角立着一块磨得发亮的旧石板,上面还残留着昨日的粉笔字迹。

     苏明理到的时候,已经有两三个比他年长几岁的孩童坐在那里,正低着头,摇头晃脑地背诵着什么。

     他们看到苏明理进来,都好奇地抬起头打量着这个新来的、明显比他们年幼许多的“同窗”。

     周夫子正坐在上首的一张太师椅上,手中捧着一卷书。

     见苏明理进来,他便放下了书卷,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

     “明理来了,坐吧。

    ”周夫子指了指一张空着的木桌。

     苏明理恭敬地向周夫子行了一礼:“学生苏明理,拜见恩师。

    ” 然后又向那几个学长略一拱手,算是打了招呼。

     那几个学长也似懂非懂地回了礼,眼神中依旧充满了好奇。

     周夫子待苏明理坐定,便开口说道:“今日是你入学的第一日。

    老夫的学堂,规矩不多,唯勤学好问、尊师重道八字而已。

    ” “你既已识得些许文字,也背过《千字文》与《三字经》,那今日,老夫便先考较考较你对这两部蒙经的掌握程度。

    ” 他并没有因为苏明理昨日表现惊艳就拔苗助长。

     而是打算从最基础的地方入手,摸清苏明理的底细,以便因材施教。

     “你且将《三字经》从头背诵一遍与老夫听听。

    ” 苏明理毫不怯场,站起身,清了清嗓子,便朗声背诵起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他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