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这个孩子,说不定真的能创造奇迹!
关灯
小
中
大
那场与钱小宝的小小比试之后,苏明理在周夫子学堂里的日子,变得更加平静也更加专注了。
钱小宝自那日输了比试,又被周夫子训斥了一番后。
虽然心中依旧对苏明理存有几分不忿,但表面上却收敛了许多,不敢再轻易挑衅。
至于李二牛和张石头,则对这个年幼却学识不凡的小师弟充满了敬佩和好奇。
他们时常会凑过来,向苏明理请教一些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
苏明理对此也乐于解答。
他知道与同窗打好关系的重要性。
而且通过给别人讲解,也能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此外,周夫子对苏明理的教导也愈发尽心尽力。
他发现,苏明理这块“璞玉”,不仅材质上乘,而且极具灵性。
稍加点拨,便能焕发出璀璨的光彩。
每日上午,周夫子会雷打不动地为苏明理讲解《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
他不再仅仅是照本宣科。
而是会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阐述其中的微言大义。
而苏明理,则像一块干燥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这些知识。
他不仅能迅速记住周夫子讲解的内容,更能提出许多让周夫子都感到眼前一亮的问题和见解。
“恩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生明白其理。
但若他人施恶于我,我又该如何自处?是一味忍让,还是当以直报怨?” “恩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此言固然振聋发聩。
然则,若君主失德,天下汹汹,我辈读书人又当如何抉择?是舍生取义,还是明哲保身?” 这些问题,早已超出了一个七岁孩童的认知范畴,往往让周夫子陷入深深的思索。
他有时会抚须沉吟,有时会与苏明理展开深入的探讨,甚至会因为苏明理某些大胆而新奇的想法而拍案叫绝。
他越来越觉得,教导苏明理,不像是在教一个蒙童,更像是在与一个拥有独立思想的小友切磋学问。
这种教学相长的体验,让周夫子那颗早已沉寂多年的心,重新焕发了活力。
下午,则是苏明理练习书法的时间。
周夫子为他寻来了一些更清晰的颜体字帖,让他每日坚持临摹。
苏明理的进步一日千里。
他不仅执笔越发稳健,对颜体的笔意和神韵也领悟得越来越深。
不过短短一两个
钱小宝自那日输了比试,又被周夫子训斥了一番后。
虽然心中依旧对苏明理存有几分不忿,但表面上却收敛了许多,不敢再轻易挑衅。
至于李二牛和张石头,则对这个年幼却学识不凡的小师弟充满了敬佩和好奇。
他们时常会凑过来,向苏明理请教一些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
苏明理对此也乐于解答。
他知道与同窗打好关系的重要性。
而且通过给别人讲解,也能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此外,周夫子对苏明理的教导也愈发尽心尽力。
他发现,苏明理这块“璞玉”,不仅材质上乘,而且极具灵性。
稍加点拨,便能焕发出璀璨的光彩。
每日上午,周夫子会雷打不动地为苏明理讲解《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
他不再仅仅是照本宣科。
而是会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阐述其中的微言大义。
而苏明理,则像一块干燥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这些知识。
他不仅能迅速记住周夫子讲解的内容,更能提出许多让周夫子都感到眼前一亮的问题和见解。
“恩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生明白其理。
但若他人施恶于我,我又该如何自处?是一味忍让,还是当以直报怨?” “恩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此言固然振聋发聩。
然则,若君主失德,天下汹汹,我辈读书人又当如何抉择?是舍生取义,还是明哲保身?” 这些问题,早已超出了一个七岁孩童的认知范畴,往往让周夫子陷入深深的思索。
他有时会抚须沉吟,有时会与苏明理展开深入的探讨,甚至会因为苏明理某些大胆而新奇的想法而拍案叫绝。
他越来越觉得,教导苏明理,不像是在教一个蒙童,更像是在与一个拥有独立思想的小友切磋学问。
这种教学相长的体验,让周夫子那颗早已沉寂多年的心,重新焕发了活力。
下午,则是苏明理练习书法的时间。
周夫子为他寻来了一些更清晰的颜体字帖,让他每日坚持临摹。
苏明理的进步一日千里。
他不仅执笔越发稳健,对颜体的笔意和神韵也领悟得越来越深。
不过短短一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