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望断村口 秋来信至
关灯
小
中
大
根本打不进来!眼看天气就要转凉,秋高马肥之后便是严冬,匈奴人拖不起,听说……听说他们已经萌生退意,可能在秋收前后就要退兵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消息,如同久旱之后的甘霖,瞬间滋润了陈家沟干涸绝望的心田!
“真的?!镇国公爷顶住了?!”
“匈奴人要退兵了?!”
“老天爷开眼啊!祖宗保佑啊!”
人群沸腾了,许多人喜极而泣,互相搀扶着,又哭又笑。
陈彦被奶奶紧紧抱在怀里,他能感觉到奶奶的身体在剧烈地颤抖,那不是悲伤,而是巨大的、难以抑制的激动和解脱。
她嘴里不住地念着“阿弥陀佛,菩萨保佑”。
爷爷陈满仓就站在旁边,他手里的旱烟袋不知何时掉在了地上也浑然不觉。
他那张饱经风霜、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脸上,肌肉微微抽搐着,混浊的眼睛里迸发出前所未有的亮光,紧紧盯着老童生,仿佛要确认每一个字都是真的。
良久,他长长地、长长地吁出了一口气,那口憋在胸口长达半年的郁气,仿佛终于找到了出口。
他弯腰捡起烟袋,手有些发颤,却第一次没有立刻点上,只是喃喃道:“好……好……顶住了就好……退兵就好……” 母亲张桂娘倚着门框,用手捂着嘴,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掉,但这一次,不再是绝望的泪水,而是希望的喜极而泣。
她望向北方,眼神不再是空洞的悲伤,而是充满了殷切的期待:“要退兵了……延峰,延岭,你们……你们是不是快能回来了?” 整个村庄的气氛为之一变。
虽然人还没有回来,但希望已经真切地降临了。
人们开始更有干劲地收拾农具,准备秋收,仿佛那金黄的麦浪,就是迎接亲人归来的最好礼物。
村口老槐树下,守望的目光依旧,但那目光中,少了绝望,多了笃定的期盼。
秋风送爽,吹过田野,带来即将丰收的气息,也仿佛带来了远方即将凯旋的消息。
陈彦感受着家里久违的轻松气氛,小手紧紧攥着。
战争似乎看到了结束的曙光,但父亲和二叔归家的路,还有多远?他们,一切可还安好?这份刚刚升起的喜悦之下,依旧潜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唯有亲眼见到亲人无恙,这颗高悬了半年的心,才能真正落地。
------ (第三章完) ------ 喜欢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请大家收藏:()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
陈彦被奶奶紧紧抱在怀里,他能感觉到奶奶的身体在剧烈地颤抖,那不是悲伤,而是巨大的、难以抑制的激动和解脱。
她嘴里不住地念着“阿弥陀佛,菩萨保佑”。
爷爷陈满仓就站在旁边,他手里的旱烟袋不知何时掉在了地上也浑然不觉。
他那张饱经风霜、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脸上,肌肉微微抽搐着,混浊的眼睛里迸发出前所未有的亮光,紧紧盯着老童生,仿佛要确认每一个字都是真的。
良久,他长长地、长长地吁出了一口气,那口憋在胸口长达半年的郁气,仿佛终于找到了出口。
他弯腰捡起烟袋,手有些发颤,却第一次没有立刻点上,只是喃喃道:“好……好……顶住了就好……退兵就好……” 母亲张桂娘倚着门框,用手捂着嘴,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掉,但这一次,不再是绝望的泪水,而是希望的喜极而泣。
她望向北方,眼神不再是空洞的悲伤,而是充满了殷切的期待:“要退兵了……延峰,延岭,你们……你们是不是快能回来了?” 整个村庄的气氛为之一变。
虽然人还没有回来,但希望已经真切地降临了。
人们开始更有干劲地收拾农具,准备秋收,仿佛那金黄的麦浪,就是迎接亲人归来的最好礼物。
村口老槐树下,守望的目光依旧,但那目光中,少了绝望,多了笃定的期盼。
秋风送爽,吹过田野,带来即将丰收的气息,也仿佛带来了远方即将凯旋的消息。
陈彦感受着家里久违的轻松气氛,小手紧紧攥着。
战争似乎看到了结束的曙光,但父亲和二叔归家的路,还有多远?他们,一切可还安好?这份刚刚升起的喜悦之下,依旧潜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唯有亲眼见到亲人无恙,这颗高悬了半年的心,才能真正落地。
------ (第三章完) ------ 喜欢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请大家收藏:()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