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风起云涌

关灯
论调查结果如何,太子的声誉都已受到了严重打击。

     东宫一派顿时陷入被动,忙于应对调查和舆论,焦头烂额。

     而这波针对太子的流言,产生的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便是将安国公府更深地卷了进来。

     苏清月自然也听到了这些愈演愈烈的流言。

     与其他人的震惊或看热闹不同,心中那个模糊的猜测再次浮现——这个沈言,会不会与北境、与四皇子之死,真有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系? 他出现在破庙,是巧合,还是别有目的? 这种疑虑让她对沈言的观察更加细致。

     她发现,沈言虽然每日静养,但眼神中偶尔闪过的锐利和沉思,绝不像一个普通的伤患。

     她甚至隐隐感觉到,这个看似平静的年轻人,体内仿佛蕴藏着一股即将喷薄而出的力量。

     与此同时,安国公苏擎天,这位在朝中地位超然、通常保持中立的老牌勋贵,也被这突如其来的风波惊动了。

     他并非对皇位之争感兴趣,但“通敌”二字,触及了他的底线。

     作为曾镇守边关、与雪狼国血战多年的老将,他绝不容许任何人损害大雍边防。

     加之爱孙女苏清月前番遇袭之事尚未查明,他本能地觉得京城的气氛变得异常诡谲。

     于是,在某次入宫面圣时,安国公罕见地就“四皇子案”表达了关切,虽未直接指责太子,却强调“皇子薨逝,流言四起,关乎国体军心,望陛下务必查明真相,以安天下”。

     这番话从安国公口中说出,分量极重,无疑给本就压力巨大的太子又增添了一块巨石。

     这一切,都在沈言的算计之中。

     他不需要安国公明确站队,只需要这位重量级人物表现出对事件的“关切”,就足以让局势更加复杂,让太子的敌人更加大胆,也让水变得更浑。

     就在朝堂内外为“太子通敌”流言闹得不可开交之际,福伯按照沈言的指示,开始了最关键的行动——打通招募民夫的门路。

     内务府果然张榜,为北境王送葬队伍招募杂役民夫。

     这差事辛苦,路途遥远,且意义特殊,报名者不算踊跃。

     福伯利用早年积累的人脉和沈言提供的金银,很快便买通了一个负责招募的小吏。

     过程出奇顺利,一方面是因为这差事本就不太受人待见,另一方面,此刻京城各方势力的注意力都被朝堂大战和惊天流言所吸引,根本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