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中医理论的启发

关灯
正月初三的清晨,陈三七在西屋中缓缓睁开双眼,脸上难掩失望之色。

     经过连续几夜的修炼,他已经能够较为稳定地感受到那丝微弱的“气感”,但一个棘手的问题随之出现:无论他如何努力,那丝气感总是转瞬即逝,根本无法在体内留存,更别说按照心法描述的那样运转周天了。

     “就像用破漏的竹篮打水,任凭如何努力,最终都是一场空。

    ”陈三七苦笑着自语,揉了揉因长时间盘坐而酸麻的双腿。

     这种看得见摸不着的感觉令人沮丧。

    明明已经触摸到了超乎常理的大门,却发现自己被无形的屏障阻隔在外,这种落差比完全无法感应时更加折磨人。

     “问题出在哪里?”陈三七皱眉思索,“是修炼方法不对?还是这《炼气心法》本就残缺不全?” 他再次沉入意识,仔细研读脑海中的心法内容。

    那些玄奥的文字和图像依旧清晰,但很多关键之处却语焉不详,似乎默认修炼者已经具备某些基础知识。

     “气行经脉,如江河奔流...” “窍穴通达,方能源源不绝...” 这些描述让他若有所悟。

    作为一个中医世家的传人,他深知人体经络和窍穴的重要性。

    在中医理论中,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窍穴是气血汇聚之所。

    若经络不通,窍穴闭塞,气血运行就会受阻,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难道...”一个想法突然闪过脑海,“修炼这《炼气心法》也需要经络通畅、窍穴通达?” 这个推测让他精神一振。

    他回想起自己这些年的身体状况:长期伏案工作导致颈椎腰椎劳损,应酬饮酒造成脾胃虚弱,加上近年来的精神压力和焦虑失眠...这样的身体状态,用中医的话说就是“气血两亏,经络不畅”。

     一个生动的比喻在他脑中形成:人体就像一个容器,而灵气就是容器中的水。

    如果这个容器本身就破漏不堪,又如何能盛装住水呢? “必须先修补容器!”陈三七眼中闪过明悟的光芒。

     这个想法让他兴奋不已。

    他立刻行动起来,首先用手机搜索“修炼气感无法留存”等关键词,想看看是否有前人遇到过类似问题。

     搜索结果五花八门,大多数是网络小说中的虚构描述或一些所谓“大师”的玄乎其谈,缺乏实际参考价值。

    但在一片混乱信息中,他还是找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在某专业气功论坛的一个古老帖子里,一位匿名用户提到:“初学真气运行,常有得而复失之憾。

    究其根源,或因经络未通,窍穴闭塞,致真气难以存留运转。

    ” 另一个中医养生网站上则写道:“经络如道路,气血如车辆。

    道路不通,车辆难行。

    欲强气血,先通经络。

    ” 这些零散的信息与他的推测不谋而合。

     接下来,陈三七开始系统性地整理自己的思路。

    他找来纸笔,按照工程项目管理的习惯,开始绘制思维导图: 中心问题是“为何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