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系统奖励的大礼包

关灯
初的物价,一碗粥卖一毛钱都有得赚,要是搭配点咸菜、鸡蛋,还能提价,薄利多销,积少成多。

     “这个能行!”李平眼睛亮了亮,“我们先试试,反正中学离村里就三公里,早上推个小推车过去,中午收摊回来,也不耽误种田。

    ” 他越想越觉得靠谱,甚至开始盘算起来,“煤炉就买铸铁的,耐用;桌子要做矮点,学生坐着方便;凳子就做折叠的,好搬。

    ” 张凤还是犹豫,放下筷子说:“我明天去镇上菜市场看看,问问人家卖粥多少钱一碗,别定贵了没人买,定便宜了又亏本。

    ” 她是过日子的人,凡事都得精打细算——家里就靠3亩田、一头猪、10来只鸡过活,要是小吃档亏了本,连过年的肉钱都没了。

     “查那个干啥!直接卖一毛钱一碗,先把名气打出去!”李默然急了,他知道“薄利多销”的道理,初期定价低,吸引学生来吃,等熟客多了,再慢慢涨个几分钱,根本不影响生意。

     张凤却瞪了他一眼,语气里带点嗔怪:“小孩子别瞎掺和!一毛钱一碗,你知道要卖多少碗才能回本?煤要钱、米要钱、瘦肉也要钱,要是一天卖不出几十碗,岂不是白忙活?” 她算过账——一斤米能熬十碗粥,米要一毛二一斤,瘦肉八毛一斤,一碗粥放半两肉,光食材成本就快一毛钱了,再算上煤钱、柴火钱,根本没利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妈,您别算错了呀!”李默然赶紧解释,“粥里不用放纯瘦肉,加点青菜叶、碎鸡蛋,成本就降下来了。

    要是一天有二三十人来吃,肯定能赚钱!” 他故意把人数说少点——其实他心里有数,镇中学有四百多个学生,就算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来吃,一天也能卖四十碗,一碗赚五分,一天就赚两块,一个月就是六十块,比李平在公社干活的工分还多。

     李平也帮腔:“凤,要不就试试?北京路那家云吞店,卖三毛钱一碗,听说天天排队,都赚翻了。

    咱们卖一毛钱,就算利润少点,只要人多,也能赚钱。

    ” 他去年去城里走亲戚,见过那家云吞店的热闹场面,小小的铺子挤满了人,老板忙得脚不沾地,那时候他就想,要是自家也能做这样的生意就好了。

     张凤沉默了会儿,终于点了点头:“行,那明天我去镇上问问物价。

    小然,你吃饱了没?”她看儿子碗里的饭还剩小半碗,以为他没吃饱。

     “没呢,我还想再吃一碗!”李默然眼睛一亮,刚要伸手去盛饭,就听见张凤说:“吃到最后的,得洗碗啊。

    ” 他立刻把碗往旁边一推,撒腿就往门口跑:“那我吃饱了!我出去走走!”洗碗这活儿他可不想干——上一世他是收房租的老板,家里有保姆,哪洗过碗。

     “别去玩炮竹!最近村里有小孩炸伤手了!”张凤在后面喊,声音里满是担心——过年村里有小孩放鞭炮,去年就有个娃炸伤了手指,她可不想自家孩子出事。

     “知道啦!”李默然的声音从门外飘进来,人已经跑出了院子。

     土路上的泥还没干,踩上去软乎乎的,偶尔能看见几处炮竹碎屑。

     李默然慢慢走着,眼睛却在打量四周——80年代的羊城郊区,比他想象中还要破败。

     路边的土坯房大多矮矮的,墙皮剥落,露出里面的黄土;原本该长树木的地方,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桩,他记得张凤说过,前几年缺柴烧,村里的树几乎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