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贸易

关灯
浅一脚回到村口时,天边已泛起鱼肚白,成大器看着壮丁们扛着盐筐的背影,突然发现每个人泥污的脸上都有了光,那是比火把更亮的希望。

     栖凤村的破庙成了临时冶炼厂。

    成大器用黏土混合河沙砌熔炉,石块缝隙里塞着捣碎的稻草,廖化则带着人去后山砍干透的栗木,劈柴声从清晨响到正午。

    风箱修好后,成大器把铁矿石砸碎,混着木炭塞进炉腔,廖化光着膀子使劲拉风箱,炉口火苗渐渐由红转蓝,迸出的火星落在青石板上,烫出一个个小黑点。

     温度够了,倒矿!成大器用湿麻布裹住手,掀开炉盖的瞬间,一股热浪扑面而来。

    暗红色铁水混着矿渣缓缓流出,浇进用沙土做好的模具里,流民们围在炉边,眼睛盯着模具,像盯着能救命的粮食。

    有个小伙子忍不住伸手想摸,被成大器一把打开:烫!得等半个时辰。

     冷却的铁条呈灰黑色,表面布满气孔,小伙子戳了戳:成大哥,这铁咋是黑的?成大器拿起铁条走到石砧旁,抄起捡来的破铁锤:这是粗铁,杂质多,得反复锻打。

    看好了,先敲掉表面的渣子。

    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从黄昏持续到深夜,火星溅在他胳膊上,烫出细密红点,旧伤叠新伤,他却没停手。

    当第一根光滑铁条被锻打出来时,廖化突然跪下,额头磕在石板上:成大哥,咱村以后有兵器了! 接下来三天,破庙昼夜不息。

    成大器教壮丁们分辨火候,看铁条烧到暗红时立刻取出锻打,廖化则负责拉风箱,胳膊累得抬不起来也不肯歇。

    盐晶堆成了小山,粗铁条码满半间屋子,成大器特意挑出五斤最好的铁料,打了三把短刀和七把锄头——短刀给村里青壮防身,刀刃磨得能映出人影;锄头则分给流民,新锻的铁刃在阳光下闪着寒光,比之前的破铜烂铁强百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五天清晨,一阵马蹄声惊醒了栖凤村。

    成大器爬上土墙,看见一支十余人的商队停在村口河边饮水,领头商人穿锦缎长袍,腰间镶玉匕首在阳光下晃眼。

    是走南闯北的行商!廖化凑过来,喉咙滚动着,他们马车上盖的油布鼓鼓囊囊,说不定有粮食! 成大器心里一动,游戏里商队刷新点随机,现实中这支显然是路过。

    他整理满是补丁的衣襟,带着廖化和两筐盐晶走过去。

    这位掌柜的,借光问一句,可是往南去的?商人上下打量他,见他虽衣着破烂,眼神却清亮,便点点头:正是,去南边州府送货。

    看你们是这村子的人? 不瞒掌柜的说,村里遭了灾,缺粮缺盐。

    成大器指了指盐筐,我这儿有上好岩盐,不知能否换些粮食?商人捻着胡须,捏撮盐晶放在舌尖,眼睛顿时亮了:好盐!比城里卖的还纯!你想换什么?小麦、粟米都行,哪怕是麸子也成。

    成大器顿了顿,补充道,另外,我们还能炼铁,掌柜的若有需要铁器,也能用粮食换。

     商人沉吟片刻,指了指后面马车:我这儿有三车粟米,还有些布匹铁器。

    这样吧,你两筐盐换我一车粟米,加十匹粗布。

    另外,你若能打二十把锄头,我再给你半车麸子。

    成大器快速盘算:一车粟米够吃半月,粗布能做衣服,锄头订单正好消耗粗铁。

    成交!他伸出手,与商人握在一起,锦缎袖口擦过他满是老茧的手背,触感滑腻却让他心里踏实。

     商队离开时,栖凤村像活了过来。

    流民们分到粟米和布匹,有妇人当场落泪,把粟米捧在手心反复摩挲。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