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城南故人

关灯
邺城的夜,比旷野更冷。

    这是一种渗入骨髓、无处可逃的阴冷。

    巡夜士兵规律性的梆子声和脚步声,如同这座巨兽的心跳,缓慢、沉重,无处不在,提醒着每一个人,即便在沉睡中,这座城市也处于绝对的掌控之下。

     客舍的客房内,灯烛如豆。

    司马懿并未安寝。

    北行以来所见所闻,如走马灯般在他脑中交织盘旋:易子而食的惨绝人寰、军驿中冰冷高效的战争机器、邺城森严壁垒下的无声恐惧、以及那位庐中名士苍白无力的道德悲鸣。

    这些画面最终拼凑出一个清晰而冰冷的结论——曹操所代表的,是一种能够吞噬一切混乱、却也吞噬个体温情的绝对秩序。

    它强大,有效,是这个崩坏时代唯一的解药,却也可能是司马家未来的囚笼。

     然而,这远远不够。

     他像一个隔着厚重帷幔观察屋内情形的外人,能听到里面的动静,看到映在窗上的人影,却怎么也看不清众人的面目表情,听不清他们低语的具体内容。

    这座城市的森严表象他已窥见,但其权力核心真正的运作逻辑、内部裂隙、以及那些执棋者深藏的性情与手段,他仍一无所知。

    这种“近乎知晓”却又“关键未知”的状态,如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令人焦灼。

    对于即将决定整个家族命运的他而言,目下之困,非刀兵之危,乃是心腹之患。

    若不能洞悉其内核,司马家的前程必将吉凶难料,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此情此景,何尝不是另一种更为深刻的“危难”?父亲所言‘万不得已’之时,想必便是此刻了。

     他从贴身处取出一个油布小包,小心地打开。

    里面正是父亲司马防亲笔所书的那封密函。

    绢帛微黄,上面的字迹是他熟悉的、父亲那严谨工整的笔触。

     “福叔。

    ”司马懿的声音低沉而清晰。

     一直抱剑守在门侧、假寐养神的老仆立刻睁开眼,精光四射。

     “准备一下,我们去拜访一位故人。

    ” 子时初刻,正是宵禁最深沉的时分。

    两道黑影如同融入了墙壁的阴影,从客舍后窗悄无声息地滑出,落入后院窄巷之中。

    司马懿换上了一身深灰色的粗布衣裳,司马福更是如同一个寻常的老苍头。

    两人避开主干道,专挑屋檐下的暗影与废弃的巷弄穿行,脚步轻捷如猫,呼吸都压得极低。

    司马福经验老到,每过一个巷口都会先行探查,确认无巡夜兵士方才示意通过。

    寒冷的夜气中,只余下彼此轻微的心跳声。

     城南多是平民聚居之地,屋舍低矮破败,与城北的官署军营恍若两个世界。

    按照密函上的地址,他们最终停在一扇毫不起眼的木门前。

    门板老旧,甚至有些歪斜,与周围房舍别无二致。

     司马福上前叩门。

     院内一片死寂。

     片刻后,才传来一声极轻微的脚步声贴近门扉。

    一个苍老而警惕的声音隔着门缝传出:“门外何人?” 司马懿深吸一口气,上前半步,将声音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