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城南故人

关灯
得极低,却清晰地说道:“河内故人之后,奉建公之命,特来拜会王公。

    ” 院内沉默了片刻,似乎在咀嚼这句话的分量。

    “哪个建公?”门内的声音依旧谨慎。

     “洛阳令,司马建公。

    ”司马懿答道。

     门内又是一阵短暂的寂静,随后,门闩被轻轻抽开,木门打开一道仅容一人侧身通过的缝隙。

    一个须发花白、身着葛袍的老者出现在门后,目光如鹰隼般锐利,迅速扫视了门外黑暗的巷子,然后落在司马懿脸上。

     “快进来。

    ”老者低声道,侧身让开通路。

     司马懿与司马福迅速闪身而入。

    老者立刻将门重新闩好。

     院内狭小,只有一株枯瘦的老梅和一口盖着石板的水井。

    老者一言不发,引二人迅速进入内室。

    室内陈设简陋,一榻一案一灯而已,却收拾得异常整洁。

    烛光下,老者——王谦的面容清晰起来,皱纹深刻,但眼神澄澈,透着历经世事的精明与谨慎。

     直到此时,司马懿才从怀中取出那份密函,双手奉上:“王公,此乃家父手书,请您过目。

    ” 王谦接过密函,就着烛光,仔细地查验那绢帛的质地、印鉴,以及他最熟悉的司马防的笔迹。

    他的手指微微摩挲着绢面,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追忆与了然。

     片刻后,他抬起头,神色缓和了许多,但依旧凝重:“果然是建公手笔。

    老夫王谦,字公逊。

    仲达公子,建公在信中已说明缘由。

    您亲身犯险至此,想必已至‘万不得已’之时。

    有何事,但说无妨,老夫若知,必言无不尽。

    ” 三人围坐在矮案旁,烛火将他们的影子投在墙上,放得很大,随着火焰轻轻晃动。

     司马懿直视王谦,开门见山:“王公,晚辈此番北游,非为观风望景。

    曹司空征辟在即,我司马家前程命运,系于此决。

    今日所见邺城,军容整肃,法令森严,然此皆表象。

    晚辈所求,乃表象之下,这权力巨厦真正的梁柱与裂隙。

    ” 他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凝重:“曹公麾下,英才云集,然派系几何?颍川谋主与谯沛旧将,果真同心?荀令君、郭祭酒、程昱、贾诩诸公,性情才具究竟如何?曹公其人,雄略自不待言,然其性究竟如何?这看似铁板一块的基业,可有我等外人看不见的命门所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连串问题,直指核心,显示出司马懿绝非走马观花的士子,而是带着极其明确且深刻的政治目的而来。

     王谦闻言,沉默良久,眼中精光闪烁,似在评估,最终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清晰,每一个字都仿佛有千钧之重: “公子所问,皆是要害。

    老夫姑妄言之,公子姑妄听之。

    ” “曹公麾下,确非铁板一块。

    粗略而言,可分为三:其一,颍川士族,以荀彧荀攸叔侄为首,钟繇、陈群等附之。

    彼等代表士林清议,心存汉室,欲借曹公之力匡扶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