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无声的导师

关灯
建安十四年的邺城,似乎总也摆脱不了那股子浸入骨髓的湿冷。

    司马懿从荀彧空悬的尚书台值房前走过,从那场关于郭嘉的震撼谈话中抽身,目光却不自觉地被另一个身影所吸引。

     那便是贾诩。

     与此地绝大多数僚属不同,贾诩的存在感稀薄得如同秋日呵出的白气。

    他官居太中大夫,地位清贵,却行止低调得近乎隐逸。

    每日准时点卯,沉默地步入属于他的那间值房,处理着似乎永远也无关痛痒的文书,日头稍斜,便又沉默地离去。

    不结朋党,不预清谈,甚至很少与人寒暄。

    在那身略显宽大的朝服之下,他仿佛将自己缩成了一个模糊的符号,一个在丞相府庞大官僚机器中平稳运转、却绝不引人注目的齿轮。

     这份极致的低调,在经历了荀彧之死的惊心动魄与郭嘉传奇的锋芒毕露后,反而在司马懿心中激起了更大的好奇。

    能在那般乱世中几经辗转,从董卓到李傕,从段煨到张绣,最终不仅全身而退,还能在曹操麾下获得如此尊崇地位,此人绝非表面看去这般简单。

    他的过去,定是一本写满了生存智慧的活教材。

     司马懿开始了他的“研究”。

    他像一只耐心的蜘蛛,悄然布网,从各种缝隙中捕捉关于贾诩的碎片。

     他与丞相府中几位鬓发斑白的老文书攀谈,听他们心有余悸地追忆董卓死后,李傕、郭汜那群西凉莽夫如何如无头苍蝇般欲作鸟兽散,又是如何在一个名叫贾诩的谋士一番言语后,骤然变成扑向长安的嗜血狼群,将刚刚露出一丝曙光的汉室重新拖入深渊。

     “贾公一句话……”一位老吏压低了声音,浑浊的眼中仍带着恐惧,“就一句话呐……长安就没了,王司徒就死了……那真是……一言倾国。

    ” 他从几位曾随曹操征战宛城的军中将校酒后感慨中,拼凑出另一幅图景:那张绣本已归降,却因曹公纳其婶母之故,骤然反叛。

    那一夜宛城惊变,曹公险些丧命,失了长子曹昂、爱将典韦,败得凄惨无比。

    而这一切背后,都有那位名叫贾诩的谋士精准狠辣的策划。

    更奇的是,就在官渡之战前,袁绍遣使招揽张绣,又是这位贾诩,竟当着袁绍使者的面,痛陈袁绍不能容人,力主张绣再次投降势弱的曹操。

     “娘的,那贾文和,真他娘的邪性!”一个醉醺醺的校尉嘟囔着,“打得最狠的是他,投降最干脆的也是他!偏偏主公还就信他,重用他!你说奇不奇?” 这些光怪陆离、甚至彼此矛盾的碎片,被司马懿带回他位于城南那座寂静的小院。

    烛火下,他与妻子张春华对坐,如同推演兵法一般,细细剖析着这些往事背后的逻辑。

     “夫人,你看此事……”司马懿将听闻的“贾诩一言祸乱长安”之事娓娓道来。

     张春华凝神听完,纤细的手指无意识地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