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无声的导师
关灯
小
中
大
过案几:“李傕、郭汜本欲逃散,是心中恐惧,求一生路。
贾公之言,非是为其尽忠,实则是点明:散去必死,合众一搏,反有生机。
他这是将众人之恐惧,化为了己用之力量。
此举……毒辣,却精准无比。
非为建功,实为自保,且是最高明的自保——搅动天下大势以自全。
” 司马懿颔首,眼中闪过钦佩与警惕交织的光芒:“正是。
一言可兴邦,一言可丧邦。
其力之巨,其心之冷,令人骇然。
”他从中看到了第一条法则:精准把握人性弱点(尤其是恐惧),驱虎吞狼,浑水摸鱼,以达到自保的最高目的。
接着,他们分析宛城之事。
“先降曹,是审时度势,择强而附,无误。
”司马懿道。
“后反击,是主辱臣死,谋划精准,展现其能,亦在情理之中。
”张春华接口。
“最妙的,是第二次降曹。
”司马懿目光锐利起来,“其时袁绍势大,天下人皆以为张绣必投袁氏,共击曹操。
贾文和却逆势而动,其理由……”他回想起打听来的贾诩原话,“‘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
’” 张春华眼中露出叹服之色:“好一个贾文和!他看的不是一时强弱,而是曹公的胸襟气度与真实需求。
雪中送炭,远胜锦上添花。
他这是将张绣和自身,作为一份厚重的‘投名状’,押注于曹公的霸业与未来之上。
更难得的是,他竟能劝张绣放下杀子之仇……此人之理智,已近乎冷酷。
” 司马懿重重地点了下头:“这便是了。
洞察主上真实需求与器量,敢于在逆境中下注,一切决策以最终利益为导向,个人恩怨甚至一时得失,皆可抛却。
”这是第二条法则,更高阶的投资哲学。
剖析完这些惊心动魄的过往,司马懿再回头看如今在丞相府中那个沉默寡言、人畜无害的贾诩,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
这是何等可怕的自我控制力?一个亲手掀起过滔天巨浪的人,竟能心甘情愿地将自己沉淀为一口波澜不惊的古井,将所有的锋芒、智计、甚至过往的辉煌,都深深地隐藏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藏拙,惜言,察势,自保。
”司马懿在纸上写下这八个字,递给张春华看。
张春华看了看,轻声道:“还需加上一条:‘无用’。
他如今展现出的,便是一种‘无用’之用的境界。
不显山露水,不招人忌惮,方能得享平安。
” 司马懿深以为然。
他将贾诩视为自己真正的“权谋导师”,一位用半生惊险经历书写下生存圣经的无声先知。
他开始在日常中极其隐秘地模仿贾诩。
以往,他或许
贾公之言,非是为其尽忠,实则是点明:散去必死,合众一搏,反有生机。
他这是将众人之恐惧,化为了己用之力量。
此举……毒辣,却精准无比。
非为建功,实为自保,且是最高明的自保——搅动天下大势以自全。
” 司马懿颔首,眼中闪过钦佩与警惕交织的光芒:“正是。
一言可兴邦,一言可丧邦。
其力之巨,其心之冷,令人骇然。
”他从中看到了第一条法则:精准把握人性弱点(尤其是恐惧),驱虎吞狼,浑水摸鱼,以达到自保的最高目的。
接着,他们分析宛城之事。
“先降曹,是审时度势,择强而附,无误。
”司马懿道。
“后反击,是主辱臣死,谋划精准,展现其能,亦在情理之中。
”张春华接口。
“最妙的,是第二次降曹。
”司马懿目光锐利起来,“其时袁绍势大,天下人皆以为张绣必投袁氏,共击曹操。
贾文和却逆势而动,其理由……”他回想起打听来的贾诩原话,“‘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
’” 张春华眼中露出叹服之色:“好一个贾文和!他看的不是一时强弱,而是曹公的胸襟气度与真实需求。
雪中送炭,远胜锦上添花。
他这是将张绣和自身,作为一份厚重的‘投名状’,押注于曹公的霸业与未来之上。
更难得的是,他竟能劝张绣放下杀子之仇……此人之理智,已近乎冷酷。
” 司马懿重重地点了下头:“这便是了。
洞察主上真实需求与器量,敢于在逆境中下注,一切决策以最终利益为导向,个人恩怨甚至一时得失,皆可抛却。
”这是第二条法则,更高阶的投资哲学。
剖析完这些惊心动魄的过往,司马懿再回头看如今在丞相府中那个沉默寡言、人畜无害的贾诩,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
这是何等可怕的自我控制力?一个亲手掀起过滔天巨浪的人,竟能心甘情愿地将自己沉淀为一口波澜不惊的古井,将所有的锋芒、智计、甚至过往的辉煌,都深深地隐藏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藏拙,惜言,察势,自保。
”司马懿在纸上写下这八个字,递给张春华看。
张春华看了看,轻声道:“还需加上一条:‘无用’。
他如今展现出的,便是一种‘无用’之用的境界。
不显山露水,不招人忌惮,方能得享平安。
” 司马懿深以为然。
他将贾诩视为自己真正的“权谋导师”,一位用半生惊险经历书写下生存圣经的无声先知。
他开始在日常中极其隐秘地模仿贾诩。
以往,他或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