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投名状

关灯
西面数县,位置冲要,权责兼涉军事与地方治安,历来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

    曹植一方迅速行动,其麾下谋士杨修极力举荐一位名叫张韬的年轻武将。

    此人是杨修门客,据说勇力过人,能言善辩,在一次围猎中表现突出,颇得曹操随口称赞。

    曹丕属意的人选则是一位名叫董昭的资深军司马,性格沉稳,戍边多年,经验老到,但为人木讷,不善钻营,在朝中毫无根基。

     起初,曹操似乎更属意张韬的锐气,几次议事间都流露出了欣赏之意,这让曹丕阵营倍感压力。

    若此职落入曹植之手,无异于在西面门户钉下一颗对方的钉子。

     下值时分,寒风吹过府外车马场,卷起枯叶盘旋。

    司马懿正拢着衣袖,低头走向自家马车,忽听身后传来一个略带戏谑的声音:“可是司马掾史?今日下值倒早。

    ” 司马懿回头,只见朝歌长吴质正笑吟吟地站在一旁,似是刚从府内出来。

    吴质此次回邺述职,司马懿是知道的,但二人从未有过交谈。

     “原来是吴令君。

    ”司马懿连忙躬身,语气虚弱,“天寒旧疾恐复发,故而早些回去将息。

    ” 吴质踱步近前,仿佛闲谈般道:“是啊,天寒地冻,诸事不便。

    就如近日这魏郡西部都尉一职,闹得沸沸扬扬。

    临淄侯举荐的那位张韬,听闻甚得魏公青睐,年少有为,前途不可限量啊。

    ”他话锋一转,状似无意地补充道:“哦,只是隐约听闻,此人家乡似有纵奴侵夺民田之旧事,虽然后来不知如何平息了,也不知其考评档案之中,可有记载?呵呵,想必也是些以讹传讹的闲话,当不得真,当不得真。

    ” 吴质说完,拍了拍司马懿的肩膀,像是说完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笑着道别离去,留下司马懿独自站在原地,寒风似乎更刺骨了几分。

     司马懿立刻明白了。

    这不是闲谈,这是考题,是曹丕通过吴质之手递过来的一道难题。

    他需要找到能扳倒张韬的实据,并要将董昭推上去。

     接下来的几日,司马懿一如往常般点卯、办公、下值,仿佛那日的对话从未发生。

    但他利用职务之便,以核对旧档为由,调阅了所有与张韬、董昭相关的卷宗。

    他查阅得极其小心,每次都混杂在大量其他公务中进行,绝不留下只针对此二人的记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堆积如山的竹简中,他先是找到了吴质提到的“纵奴侵田”之事,记录虽模糊,但确有其事。

    更关键的是,在一卷关于官渡之战后清算袁绍旧部关联人员的名册附录中,他发现了张韬一位姻亲叔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