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涕泪胜华章
关灯
小
中
大
盏孤灯,映照着贾诩平静无波的脸。
曹丕再无保留,将困境和盘托出。
贾诩静静听完,昏黄的灯光下,他深邃的眼眸仿佛能看透人心。
良久,他缓缓开口,声音沙哑而平静:“丞相春秋渐高,扫平群雄,其所见之机巧、华丽辞藻,多如牛毛矣。
晚年之主,尤忌浮华虚饰,更深察臣子之真心。
今亲冒矢石,远征险地,其时最看重的,非言语之巧,而是忠诚之实、孝心之切、性情之朴厚。
” 他顿了顿,看向曹丕,目光如古井无波:“明日送行,临淄侯必有宏文。
殿下届时,万勿与争文采。
只需一言不发,伏地拜别,表现出因担忧父相安危而悲痛难抑,以致泣不成声,足矣。
” 曹丕怔住,细细品味着这番话。
贾诩继续道,语气笃定:“华章虽美,终是‘术’;涕泪无声,乃是‘情’。
在生离死别之刻,真情远胜巧言。
丞相与群臣见此情景,必以为殿下孝心纯挚,笃厚深情。
相较之下,临淄侯之文,纵佳,亦恐落了下乘,显得矫饰虚浮,不合时宜。
” 一席话,如拨云见日。
曹丕所有的焦虑、惶恐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冷的明悟和决断。
他起身,对着贾诩深深一揖:“文和公一言,令丕茅塞顿开!恩情,丕铭记于心!” 贾诩微微侧身,不受全礼,只淡淡道:“老夫唯愿殿下稳定后方,不负丞相所托。
夜深露重,殿下请回吧。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翌日,丞相府前广场。
旌旗招展,百官肃立。
曹操已换上征袍,即将率文武出城,于郊外点将誓师。
仪式庄重,将至尾声。
曹操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孤即刻出征,诸君可有话言?” 时机已到。
曹植深吸一口气,越众而出,英姿勃发,朗声道:“父相亲征,儿臣无以为敬,特作《出征赋》一篇,为父相壮行,愿父相旗开得胜,早奏凯歌!” 曹操目光微动,颔首:“念来。
” 曹植挺直脊背,气运丹田,声音清越激昂,回荡在广场之上: “桓桓父相,膺期伊赏。
玄甲曜日,朱旗蔽天。
龙骧虎步,出于邺城。
千乘雷动,万骑云屯。
赋南征之壮阔,歌王师之桓桓。
观其阵也,若长风之卷松涛;望其气也,似长虹之贯崇阿。
武骑腾而烟尘起,步卒严而金柝鸣。
矛戟森森,疑繁星之坠地;弓弩既张,类霹雳之弦惊。
昔父相之秉钺兮,扫群凶而靖四方。
破黄巾于汝南,戮吕布于徐扬。
官渡一役,摧本初之强梁;白狼山下,蹋顿以奔亡。
今奉汉威,俯临吴江。
顺天行诛,讨彼不庭。
臣子之思,愿执鞭而从之。
恨无良弓,附骥尾而驰骋。
临川叹其何及,赋诗以寄微情。
愿父相保千金之躯,建不世之功。
臣虽在千里,犹仰麾盖之雄风!” 文章确是花团锦簇,气势磅礴,将曹操的功业、军威渲染得淋漓尽致。
不少文臣听得点头赞叹。
杨修嘴角含笑,暗自得意。
曹操听着,面色平静,只是微微颔首,道:“文采尚可。
” 轮到曹丕了。
所有目光聚焦在他身上。
只见他缓步上前,脸上再无昨夜惊惶,只剩一片沉郁。
他走到曹操面前,并未开口,而是撩起衣袍,噗通一声,直挺挺跪倒在地,重重叩首。
再抬起头时,已是泪流满面。
他仰望着父亲,嘴唇剧烈颤抖,似乎有万千叮嘱、无限担忧堵在喉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唯有滚烫的泪水汹涌而出,划过脸颊,滴落在地。
那哭声压抑而悲痛,充满
曹丕再无保留,将困境和盘托出。
贾诩静静听完,昏黄的灯光下,他深邃的眼眸仿佛能看透人心。
良久,他缓缓开口,声音沙哑而平静:“丞相春秋渐高,扫平群雄,其所见之机巧、华丽辞藻,多如牛毛矣。
晚年之主,尤忌浮华虚饰,更深察臣子之真心。
今亲冒矢石,远征险地,其时最看重的,非言语之巧,而是忠诚之实、孝心之切、性情之朴厚。
” 他顿了顿,看向曹丕,目光如古井无波:“明日送行,临淄侯必有宏文。
殿下届时,万勿与争文采。
只需一言不发,伏地拜别,表现出因担忧父相安危而悲痛难抑,以致泣不成声,足矣。
” 曹丕怔住,细细品味着这番话。
贾诩继续道,语气笃定:“华章虽美,终是‘术’;涕泪无声,乃是‘情’。
在生离死别之刻,真情远胜巧言。
丞相与群臣见此情景,必以为殿下孝心纯挚,笃厚深情。
相较之下,临淄侯之文,纵佳,亦恐落了下乘,显得矫饰虚浮,不合时宜。
” 一席话,如拨云见日。
曹丕所有的焦虑、惶恐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冷的明悟和决断。
他起身,对着贾诩深深一揖:“文和公一言,令丕茅塞顿开!恩情,丕铭记于心!” 贾诩微微侧身,不受全礼,只淡淡道:“老夫唯愿殿下稳定后方,不负丞相所托。
夜深露重,殿下请回吧。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翌日,丞相府前广场。
旌旗招展,百官肃立。
曹操已换上征袍,即将率文武出城,于郊外点将誓师。
仪式庄重,将至尾声。
曹操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孤即刻出征,诸君可有话言?” 时机已到。
曹植深吸一口气,越众而出,英姿勃发,朗声道:“父相亲征,儿臣无以为敬,特作《出征赋》一篇,为父相壮行,愿父相旗开得胜,早奏凯歌!” 曹操目光微动,颔首:“念来。
” 曹植挺直脊背,气运丹田,声音清越激昂,回荡在广场之上: “桓桓父相,膺期伊赏。
玄甲曜日,朱旗蔽天。
龙骧虎步,出于邺城。
千乘雷动,万骑云屯。
赋南征之壮阔,歌王师之桓桓。
观其阵也,若长风之卷松涛;望其气也,似长虹之贯崇阿。
武骑腾而烟尘起,步卒严而金柝鸣。
矛戟森森,疑繁星之坠地;弓弩既张,类霹雳之弦惊。
昔父相之秉钺兮,扫群凶而靖四方。
破黄巾于汝南,戮吕布于徐扬。
官渡一役,摧本初之强梁;白狼山下,蹋顿以奔亡。
今奉汉威,俯临吴江。
顺天行诛,讨彼不庭。
臣子之思,愿执鞭而从之。
恨无良弓,附骥尾而驰骋。
临川叹其何及,赋诗以寄微情。
愿父相保千金之躯,建不世之功。
臣虽在千里,犹仰麾盖之雄风!” 文章确是花团锦簇,气势磅礴,将曹操的功业、军威渲染得淋漓尽致。
不少文臣听得点头赞叹。
杨修嘴角含笑,暗自得意。
曹操听着,面色平静,只是微微颔首,道:“文采尚可。
” 轮到曹丕了。
所有目光聚焦在他身上。
只见他缓步上前,脸上再无昨夜惊惶,只剩一片沉郁。
他走到曹操面前,并未开口,而是撩起衣袍,噗通一声,直挺挺跪倒在地,重重叩首。
再抬起头时,已是泪流满面。
他仰望着父亲,嘴唇剧烈颤抖,似乎有万千叮嘱、无限担忧堵在喉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唯有滚烫的泪水汹涌而出,划过脸颊,滴落在地。
那哭声压抑而悲痛,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