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留守的棋局与才名之累

关灯
的《平籴令》。

     “便依仲达之议。

    ”曹丕最终拍板,并立即分派任务。

     然而就在曹植准备正式颁布他那份文采斐然的《平籴令》时,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碍。

     负责文书流转的尚书郎恭敬却坚定地表示:“临淄侯,此类重要政令,依制需先报请留守总责人——五官中郎将知会审阅,方可下发执行。

    ” 曹植俊朗的面容上顿时蒙上一层阴霾:“此乃应急之事,岂能延误?” 尚书郎垂首不语,态度却毫无转圜余地。

     当曹丕收到弟弟送来的文书时,他仔细阅罢,提笔批复:“粮价事涉重大,情由未彻底明晰,仓促行事恐生不测。

    若惊扰父相于军前,反为不美。

    请暂缓执行此令。

    吾已采取稳健措施应对,详情容后面禀。

    ” 批复送回曹植处时,看着兄长那工整却冰冷的字迹,曹植的脸色由红转白,最终狠狠将竹简摔在案上。

     “迂腐!怯懦!”他愤然对杨修等人道,“如此明摆着的事情,还要查什么情由?分明是故意压制于我!” 杨修蹙眉道:“恐是五官中郎将身边有人出此下策,意在限制公子施展抱负。

    ” 丁仪更是愤愤不平:“临淄侯一片为民之心,竟被如此践踏!” 曹植在厅中来回踱步,越想越气。

    他自觉方案完美,既能迅速解决问题,又能彰显仁德,却遭兄长横加阻拦。

    在他看来,曹丕缺乏父亲那样的魄力和决断,只会墨守成规,畏首畏尾。

     而此时,司马懿的方案已悄然实施。

     数日后,邺城市集的几个角落悄然出现了一些不起眼的“官市”,粮价略低于市价,虽限量购买,却有效地平稳了市场价格。

    同时,官府张贴告示,辟谣安民,朱铄的人也暗中动作,揪出了几个散布谣言的嫌犯。

    那些囤积居奇的商贾听闻风声,也悄悄收敛了许多。

     粮价虽未立即回落,但涨势已止,民心渐安。

    一些务实的老臣和世家大族暗中点头,认为曹丕处理得当,沉稳老练。

     而曹植那份未能实施的《平籴令》,其内容却在文人圈中流传开来,获得了不少理想主义者的喝彩。

    许多人私下议论,认为若依临淄侯之策,局面当已平定,何须如此周折。

     这些议论传到曹植耳中,更增添了他的不满与委屈。

    在一次私下的宴饮中,他多饮了几杯,对着杨修、丁仪等人叹道:“父亲在时,常赞我才思敏捷,能当大事。

    如今父亲远征,兄长却处处掣肘,岂非故意压制?难道这邺城之中,就容不得半点超常规的作为吗?” 杨修举杯安慰道:“临淄侯不必过于忧心。

    五官中郎将虽谨慎,却少了几分魏公的雄才大略。

    日后魏公归来,必能明察秋毫。

    ” 曹植摇头苦笑,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他自觉胸怀经天纬地之才,却无处施展,这种郁结之情在心中慢慢发酵。

     秋意愈深,魏公府庭院中的落叶堆积了一层又一层,却无人有心打扫。

    曹丕每日依然在那偏厅中处理政务,神情越发凝重谨慎。

    而曹植府中的宴会虽依旧举办,却少了几分从前的畅快,多了一丝难以言说的郁闷气氛。

     兄弟二人之间的裂痕,如同院中那棵老槐树的裂痕,在秋风吹拂下,悄然扩大。

    而邺城的天空,不知何时已聚拢了乌云,预示着这个多事之秋,还将有更多的风雨欲来。

     喜欢司马老贼请大家收藏:()司马老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