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鹰视狼顾
关灯
小
中
大
建安十九年的冬意,随着曹操的班师回朝,愈发凝重地笼罩在邺城上空。
南征孙权虽未竟全功,但曹操的威望依旧如日中天。
然而在这位魏公深邃的眼眸中,除了掌控天下的锐气,还隐隐闪烁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疑虑。
连日来的述职务毕,曹操独坐书房,指尖轻叩案几,回味着留守期间发生的种种。
曹丕的表现堪称稳妥,甚至可说完美——粮价平稳,法度井然,就连郑琪那样棘手的案子也处理得无可指摘。
太过完美了。
曹操喃喃自语,目光渐深。
这时,门外传来侍从的通报声:启禀魏公,主簿杨修求见。
让他进来。
曹操收起思绪,恢复了一贯的威严神态。
杨修躬身入内,行礼如仪。
他今日特意挑选了一个恰当的时机——曹操刚听完各方汇报,正对邺城政务有了全面了解,却又尚未做出最终评判。
德祖何事禀报?曹操语气平淡。
杨修呈上几卷文书,借禀报公务之机,看似随意地说道:魏公明鉴,此次留守期间,五官中郎将处事愈发老练周全,思虑之详密,颇令人惊叹。
许多棘手事务,都能找到恰到好处的解决之道。
曹操抬眼看他:哦?丕儿确实有所长进。
正是。
杨修躬身道,话锋却悄然一转,臣听闻,东曹属司马懿常为世子献策。
此人在粮价、刑狱等事上,似都出过力。
观其行事,深沉有智,确非常人啊。
书房内烛火跳跃,映照着曹操忽明忽暗的面容。
他不动声色地问:司马仲达?可是那个称病七年不应征召的司马懿? 正是此人。
杨修的声音压得更低,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犹豫,只是……臣亦偶闻坊间旧谈,言此人似有狼顾之相,昔年应征亦多有波折。
虽是无稽之谈,然…… 他适时住口,留下意味深长的余韵。
狼顾之相?曹操重复着这四个字,语气平静无波,但眼中已闪过一丝锐光。
杨修知趣地
南征孙权虽未竟全功,但曹操的威望依旧如日中天。
然而在这位魏公深邃的眼眸中,除了掌控天下的锐气,还隐隐闪烁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疑虑。
连日来的述职务毕,曹操独坐书房,指尖轻叩案几,回味着留守期间发生的种种。
曹丕的表现堪称稳妥,甚至可说完美——粮价平稳,法度井然,就连郑琪那样棘手的案子也处理得无可指摘。
太过完美了。
曹操喃喃自语,目光渐深。
这时,门外传来侍从的通报声:启禀魏公,主簿杨修求见。
让他进来。
曹操收起思绪,恢复了一贯的威严神态。
杨修躬身入内,行礼如仪。
他今日特意挑选了一个恰当的时机——曹操刚听完各方汇报,正对邺城政务有了全面了解,却又尚未做出最终评判。
德祖何事禀报?曹操语气平淡。
杨修呈上几卷文书,借禀报公务之机,看似随意地说道:魏公明鉴,此次留守期间,五官中郎将处事愈发老练周全,思虑之详密,颇令人惊叹。
许多棘手事务,都能找到恰到好处的解决之道。
曹操抬眼看他:哦?丕儿确实有所长进。
正是。
杨修躬身道,话锋却悄然一转,臣听闻,东曹属司马懿常为世子献策。
此人在粮价、刑狱等事上,似都出过力。
观其行事,深沉有智,确非常人啊。
书房内烛火跳跃,映照着曹操忽明忽暗的面容。
他不动声色地问:司马仲达?可是那个称病七年不应征召的司马懿? 正是此人。
杨修的声音压得更低,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犹豫,只是……臣亦偶闻坊间旧谈,言此人似有狼顾之相,昔年应征亦多有波折。
虽是无稽之谈,然…… 他适时住口,留下意味深长的余韵。
狼顾之相?曹操重复着这四个字,语气平静无波,但眼中已闪过一丝锐光。
杨修知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