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殿前机锋

关灯
狼顾之相带来的震撼,如同投入曹操心湖的一块巨石,余波久久未平。

    那双鹰隼般锐利的眼眸,与平日低眉顺目的模样形成的骇人对比,时刻在曹操脑中回旋。

    他知道,仅凭一眼不足以定论,但足以让他对这个看似谦卑的东曹属升起十二分的警惕。

     试探,必须要有。

    而且要是那种猝不及防、直击要害的试探。

     机会很快来临。

     数日后的例行朝会上,政务禀报已毕,众臣正待告退,殿内气氛稍显松弛。

    曹操却忽然抬起头,目光如电,扫过殿内群臣,最终定格在那个总是试图隐于柱后阴影中的身影。

     仲达。

     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让原本有些嘈杂的大殿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转向司马懿。

     司马懿正微低着头,闻言身体几不可察地僵直了一瞬,随即迅速出列,躬身行礼:臣在。

    他的声音依旧带着那份恰到好处的谦卑与微弱。

     曹操看似随意地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昔年袁本初坐拥河北,地广兵强,麾下谋臣如雨,猛将如云。

    田丰、沮授、审配、郭图...皆一时之选。

    以你之见,其中何人最贤?其地广兵强,又因何败亡于官渡? 问题抛出,殿内顿时落针可闻。

     几个敏锐的老臣——如贾诩、程昱——立刻垂下了眼帘,心中了然:魏公此问,暗藏杀机。

    评价袁绍旧臣,既要显见识,又不能过度褒扬败军之将;要分析败因,却不可显得对袁氏有丝毫同情,更不能直言是曹操侥幸获胜。

    这是一个完美的陷阱。

     司马懿感到后背瞬间被冷汗浸湿。

    他维持着躬身的姿势,大脑飞速运转。

    曹操的目光如实质般压在他的背上,仿佛要穿透那身官袍,直窥内心。

     片刻沉默后,司马懿的声音响起,比平时更加谨慎和微弱:魏公恕罪。

    懿愚钝,昔日困于病榻,于河北旧事所知甚浅,皆道听途说,安敢妄议? 他稍作停顿,仿佛在艰难地组织语言,然后继续道:然...然官渡之战,天下皆知乃魏公英明神武,庙算无遗,纵使袁氏谋士万千,亦难挡天威于万一。

    彼等内斗不休,计谋空谈,他说到这里,微微抬头,目光恭敬地扫过殿前的贾诩、程昱等人,岂能与魏公帐下诸位贤良脚踏实地、同心同德相比?彼之败,非谋士不贤,实乃主公不明,遇魏公真命之主也。

     完美的回答。

    既避开了具体评价人物的陷阱,又将全部功劳和英明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