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田埂调解,秋储筹谋

关灯
,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在安静的账房里格外清晰。

    “你说,边境真的会打仗吗?”苏婉突然问道,语气里带着担忧,“我爹以前说过,打仗最苦的是百姓,流离失所,还得交苛捐杂税。

    ” 乔郓放下笔,看着她担忧的眼神:“不好说,但咱们做好准备总没错。

    储备粮、储备粗粮,都是为了应对万一。

    只要咱们互助会团结,就算真有变故,也能护住阳谷的农户。

    ” 苏婉点了点头,心里踏实了些。

    她看着乔郓专注的侧脸,油灯的光晕在他脸上投下淡淡的阴影,显得格外沉稳。

    “有你在,大家都很安心。

    ”她轻声道,“以前在苏州,我总觉得乱世离自己很远,来了阳谷才知道,只要有人带头,就算是乱世,也能有安稳的日子。

    ” 乔郓的心跳漏了一拍,抬头看向她。

    灯光下,苏婉的脸颊微红,眼神温柔得像月光。

    他想说些什么,却又觉得任何话语都多余,只能重新拿起笔,声音有些不自然:“咱们尽快把名单整理好,明天让周铁送到各村通知。

    ” 苏婉也低下头,继续算账,耳尖却悄悄红了。

    两人没再说话,账房里只剩下笔尖的摩擦声,还有彼此略显急促的呼吸声。

     第二天一早,周铁带着名单去各村通知,乔郓则和赵掌柜去收购粗粮。

    苏婉留在学堂,给农户们讲解冬季养生的知识:“冬天冷,容易得风寒,大家要多吃温热的食物,比如姜茶、羊肉汤;晚上睡觉前用热水泡脚,能驱寒。

    ”她还在医药角摆上了煮好的姜茶,供农户们免费喝。

     傍晚,乔郓和赵掌柜回来了,带来了好消息:“周边乡镇的粗粮很充足,红薯和土豆都收了五千斤,价格比去年还低两文,都存在码头的仓库里了。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太好了。

    ”苏婉递过一杯姜茶,“喝杯暖暖身子,外面风大。

    ” 乔郓接过姜茶,温热的液体滑过喉咙,驱散了一身的寒气。

    “今天去收购时,听码头的船工说,梁山最近在济州府活动频繁,好像在招兵买马,还抢了朝廷的一趟粮车。

    ”他语气凝重,“看来边境不太平,梁山也想趁机作乱。

    ” “咱们得加强戒备。

    ”苏婉说道,“让周铁的脚夫队多巡逻,特别是运粮通道,别让梁山的人钻了空子。

    我再配些防贼的药粉,撒在粮囤周围,能驱蛇虫,也能让陌生人留下脚印。

    ” 乔郓点头:“就按你说的办。

    另外,我让拐子刘的情报网重点盯着梁山的动向,一有消息就汇报。

    ” 夜色渐浓,学堂的灯火一盏盏亮起。

    乔郓站在窗前,望着外面的稻田。

    初秋的稻穗已经泛黄,沉甸甸地弯着腰,再过半月,就是丰收的季节。

    苏婉走到他身边,手里拿着一个用稻草编的小稻穗,递给她:“这是我编的,像不像示范田里的稻穗?” 乔郓接过小稻穗,编得惟妙惟肖,稻草的纹理清晰可见。

    “像,比真的还精致。

    ”他笑道,“你还有这手艺?” “小时候跟着奶奶学的,”苏婉笑道,“她说编稻穗能祈愿丰收,希望今年的秋收顺顺利利。

    ” 乔郓握着稻草稻穗,心里泛起一阵暖流。

    他转头看向苏婉,月光洒在她的脸上,温柔得像一幅画。

    “会顺利的,”他轻声道,“有你,有大家,什么困难都能过去。

    ” 苏婉的脸颊红了,低下头,看着脚尖。

    晚风吹过,带来稻田的清香,也吹动了两人之间悄然滋生的情愫。

    不需要太多话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足以明白彼此的心意。

     账房里的油灯还亮着,桌上的名单和账本整齐地叠放着,旁边放着那个稻草稻穗。

    乔郓知道,秋收在即,储备粮的任务、梁山的威胁、边境的动荡,都是即将到来的考验。

    但他不再畏惧,因为他身边有了可以并肩同行的人,有了团结一心的农户,有了在这片土地上扎下的深深根基。

     属于他的潜龙之路,或许依旧布满荆棘,但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坚定。

    而这份在乱世中悄然萌发的感情,就像这稻草稻穗一样,朴实而坚韧,在风雨中,静静生长。

     喜欢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请大家收藏:()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