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冬麦选种,暖炉议事

关灯
了三成,农户的人均收入多了五百文,储备粮也超额完成了任务,这些数字都经得起查。

    ” 周铁补充道:“学堂的农具改良也有成效,新的曲辕犁比老犁效率高五成,耧车节省了三分之二的人力,农户们都能作证。

    ” 苏婉把整理好的义诊记录放在桌上:“这半年,共义诊了两百三十人次,治疗外伤八十六起,风寒四十二起,通过普及卫生知识,农户的患病率下降了四成,这也是新政带来的变化。

    ” 乔郓看着桌上的资料,点了点头:“很好,这些都整理成册,放在一个木盒里,考察官来了直接给他看。

    另外,周铁,你安排几个口才好、懂技术的农户,到时候让他们给考察官讲讲自己的实际变化,比我们说一百句都管用。

    ” “我推荐刘大叔和王老爹,”周铁说道,“刘大叔以前日子过得紧巴,现在种了改良稻,盖了新瓦房;王老爹腿不好,用了新耧车,播种不用求人,他们最有说服力。

    ” 炭炉里的木炭“噼啪”响了一声,火星溅起来,落在炉边的青砖上。

    乔郓往炉子里添了块炭,火光映在他脸上,显得格外沉稳:“考察官来的那天,学堂的课照常上,让他看看真实的教学场景;麦田也留一块刚播种的,让他看看我们的播种技术。

    不用刻意布置,真实最好。

    ” 议事结束时,已是深夜。

    赵掌柜和周铁先走了,账房里只剩下乔郓和苏婉。

    苏婉收拾着桌上的资料,乔郓则往炭炉里添了最后一块炭。

    “今晚冷,你住的厢房窗户漏风,”乔郓说道,“我让周铁明天给你糊层新纸,再搬个小炭炉过去,别冻着了。

    ” 苏婉的手顿了一下,低声道:“不用麻烦,我那里有厚被子,不冷。

    ” “不麻烦,”乔郓坚持道,“你要是冻病了,学堂的义诊和草药都没人管了。

    ”他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想着她白天冰凉的手,实在放心不下。

     苏婉没再推辞,只是轻轻“嗯”了一声。

    两人一起走出账房,院子里的月光很亮,把地面的薄霜照得像撒了层银粉。

    乔郓送她到厢房门口,从怀里摸出那个暖手的布囊:“这个你先拿着,今晚用,明天炭炉就送来了。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苏婉接过布囊,温热的感觉从掌心传到心里,她抬头看着乔郓,月光下,他的眼神温柔得像水。

    “谢谢你,乔郓。

    ”她轻声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早点休息。

    ”乔郓笑了笑,转身往自己的住处走。

     苏婉站在门口,握着手里的布囊,直到乔郓的身影消失在拐角,才轻轻推开房门。

    房间里确实有些冷,她把布囊揣在怀里,坐在床边,心里暖暖的。

    她知道,乔郓对她的好,不是男女之情的直白,却比任何甜言蜜语都让她安心。

     另一边,乔郓回到住处,坐在桌前,看着桌上的农桑新政报告。

    他知道,考察官的到来是个契机,要是能通过考察,新政就能在东平府推广,他的势力也能进一步巩固。

    但他更清楚,这一切的根基,是阳谷的农户,是身边的这些人——苏婉的细心,陈先生的指点,赵掌柜的稳重,周铁的忠诚,还有农户们的信任。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报告上,字迹清晰可见。

    乔郓拿起笔,在报告的末尾添上一句:“农桑之兴,在人同心,非一人之功,乃众力所聚。

    ” 炭炉里的火焰渐渐弱了,房间里却依旧温暖。

    乔郓放下笔,躺在床上,手里握着苏婉给他的药酒包,心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考察官的到来,冬季的麦田,开春的新政推广,还有身边悄然滋长的感情,都像冬麦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静静积蓄着力量,等待着春天的萌发。

     属于他的潜龙之路,依旧在稳步前行。

    没有惊天动地的冲突,却在日常的琐碎与坚持中,透着坚韧与温暖。

    而这份温暖,正是他在这乱世中,最珍贵的底气。

     喜欢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请大家收藏:()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