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关灯
都看得出,朱棣无意严惩张輗。

     大多朝臣眼观鼻鼻观心,佯作不见。

     可言官们岂容张輗就此脱身? 当即又有几名言官奔入殿中。

     “陛下,张輗所犯乃重罪,岂能如此儿戏?” “臣等恳请陛下秉公决断,莫开此恶例。

    ” “臣自太祖高皇帝时便任言官,历三朝未见如此荒唐之判。

    ” “陛下今日若不严惩张輗,臣便撞死于这太极殿上。

    ” 众言官争相进谏, 竟以死相胁。

     这些人确不畏死,赴死正合其意。

     便可青史留名。

     届时史书将载:某言官为国直谏,不惜己身。

     立于殿前的朱高煦悄悄碰了碰太子朱高炽。

     朱高喣低声询问:“太子爷,您觉得今日这些言官,能有几人全身而退?” 朱高炽眉头微蹙:“二弟,莫要胡言。

    ” 朱高喣接着说道:“太子爷,我并非信口开河。

     听三弟说,张輗那小子昨日是跟着四弟一同前往花月楼的。

    ” 张輗本算是朱高喣这一派的人。

     朱高喣素来行事张扬,没少被言官揪住错处。

     在他眼中,言官就如令人厌恶的**,碰不得又甩不脱。

     原本得知张輗惹出是非,他还打算出面周旋,但今早三弟告知他,张輗实为四弟之人。

     这反倒省了他的事。

     得知张輗竟是四弟的人,朱高炽顿时心神不宁。

     言官虽常令人烦扰,却是朝政不可或缺的一环。

     若这群人不识时务触怒了四弟,后果不堪设想。

     思及此,朱高炽迈步出列奏道:“父皇,儿臣以为此事尚需详查,不如暂缓处置。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高炽此举意在给双方留有余地,却让群臣更加困惑。

     皇上不愿处置张輗,或许是念及英国公张辅与荣国公张玉的功勋。

     张家两代皆为朱棣立下汗马功劳。

     但太子为何也要保全张輗?张辅早已公开支持朱高喣,与太子政见相左。

     如今正是削弱朱高喣势力的良机,太子为何要放弃这意外之得? 朱棣正感棘手,见有台阶便顺势而下:“准太子所奏。

     张輗之事尚未查明,容后再议。

    ” 朱棣欲息事宁人,言官们却不愿罢休。

     他们正指望借此扬名立万,岂肯轻易放过张輗。

     言官领袖周衍挺身而出:“陛下万万不可!今日事当今日毕。

     张輗所犯罪行清晰明了,岂能无故拖延?恳请陛下从速惩处。

     若陛下不严加惩治,他人争相效仿,我大明江山危矣!” 难道强抢一个青楼女子,真能动摇大明根基? 这些言官真是夸大其词。

     但仔细想想,他们说的也不是全无道理。

     “哟,今天可真热闹。

    ” 一道漫不经心的声音飘进太极殿。

     周衍勃然大怒。

     “谁这么放肆?” 这可是太极殿,大明举行朝会之地。

     周衍当言官这些年,从未见过有人敢在此处如此无礼。

     朱高喣挑了挑眉,心中暗暗为周衍喝彩。

     幸灾乐祸地想: “真是自寻死路。

    ” 朱高炽脸色一沉,他最担心的事终究发生了。

     一向不涉朝政的老四居然破天荒来上朝了。

     “哒,哒,哒” 沉重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带着无形的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