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厉兵秣马(1)

关灯
小柳乡的晨雾还未散尽,村外的河滩上已响起震天的呼号。

     宋兴华站在土坡上,看着眼前龙腾虎跃的训练场面,嘴角不自觉地扬起。

    三天前,他们从花田镇凯旋,带回了83张新面孔,也带回了足以让连队脱胎换骨的装备。

    如今,整个连队178人被重新整编,除了原有的一、二排,新组建的三排(林桓)、四排(冯瑞年)和战防炮班(周大龙)已迅速融入这个集体。

     “都给老子拿出点劲头来!三公里越野,最后五个到的,中午没饭吃!”陈大海的大嗓门穿透晨雾,他光着膀子,古铜色的肌肉上汗珠滚动,正带着四个步兵排进行体能训练。

     队伍里,新老战士混杂在一起,却看不出明显的界限。

    原有的老兵们憋着一股劲,要给新人做个榜样;而那些刚从花田镇过来的伪军,更是拼了命地表现——他们太清楚自己过去的名声,也太渴望能在这里洗刷污点,成为真正被人看得起的“兵”。

     林桓跑在三排最前面,他原本是花田镇伪军的一个小队长,打仗不算孬,只是迫于生计才穿上那身灰皮。

    此刻他额头上青筋暴起,喉咙里像含着团火,身后的三十多个弟兄紧紧跟着,没人掉队。

    他知道,宋兴华把三排交给自己,是多大的信任。

     四排的冯瑞年是个四十多岁的老兵油子,脸上刻着风霜,跑起来却稳健得很。

    他早年在中央军待过,见过大阵仗,后来被打散才沦落为伪军。

    此刻他一边跑,一边低声给身边的年轻人鼓劲:“调整呼吸,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别想着偷懒,宋连长的眼睛毒着呢!” 河滩尽头是片开阔地,这里被辟为射击训练场。

    六挺歪把子轻机枪架在临时搭建的掩体后,射手们正进行点射训练。

    “哒哒哒、哒哒哒”的枪声有节奏地响起,子弹精准地落在百米外的靶子上。

     “好!”一阵喝彩声响起。

    只见二排的一个射手连续三个短点射,九发子弹全部命中靶心。

    那是个刚满十八岁的小伙子,叫王二柱,原是个佃农,三个月前跟着宋兴华参军,如今已是连队里小有名气的神射手。

     陈大海走过来,拍了拍王二柱的肩膀:“不错!有点样子了。

    记住,轻机枪是班组的火力支柱,不光要打得准,更要懂得什么时候打,打多少!” “是!”王二柱涨红了脸,大声应道。

     另一边,拼刺训练更是打得热火朝天。

    木枪相撞,发出“砰砰”的闷响。

    战士们两两成对,眼神凶狠,动作迅猛。

    宋兴华特别强调,对付日军,拼刺是保命的本事,容不得半点马虎。

     三排和四排的新兵们进步最快。

    他们中不少人原本就有点基础,只是过去缺乏系统训练和实战勇气。

    如今在老兵的带动下,再加上宋兴华时不时亲自下场示范几个关键动作,他们的刺击越来越精准,步伐也越来越沉稳。

     “注意格挡后的反击!手腕要灵活!”宋兴华的声音传来,他正手把手地纠正一个新兵的动作。

    那新兵起初很紧张,被宋兴华一指点,顿时豁然开朗,再刺出时,木枪带着风声,竟让对手有些招架不住。

     训练间隙,最让人期待的就是吃饭时间。

    宋兴华下了死命令,粮食、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