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厉兵秣马(1)

关灯
菜敞开供应,每三天还要给全连加一顿肉。

    这个命令在当时的敌后根据地,简直奢侈得不敢想象。

     第一次吃肉那天,伙房里飘出的肉香,让整个训练场的空气都变得粘稠起来。

    当一盆盆红烧肉端上来时,不少战士看着油光锃亮的肉块,眼泪“唰”地就下来了。

     “俺……俺这辈子,除了过年,就没见过这么多肉……”一个三十多岁的老兵哽咽着,他叫赵老栓,家里的妻儿都死在了日军的轰炸中,是宋兴华把他从死人堆里拉出来的。

     “连长,您真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一个原花田镇的伪军泣不成声,“以前在据点里,别说吃肉,能顿顿吃饱就烧高香了……” 宋兴华看着眼前的情景,心里也有些发酸。

    他走过去,拿起筷子,给每个人碗里都夹了一块肉:“哭啥!现在吃下去,是为了多杀鬼子!等把小鬼子赶出中国,咱们天天吃肉!” “对!杀鬼子!” “把小鬼子赶出去!” 战士们的情绪被点燃,纷纷举起碗,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脸上却挂着混合着泪水的笑容。

     小柳乡的乡亲们也被这股劲头感染了。

    看着战士们训练辛苦,家家户户都主动送来蔬菜、鸡蛋。

    张大娘提着一篮鸡蛋,非要塞给宋兴华:“宋连长,孩子们训练太苦了,这点鸡蛋给他们补补身子。

    ” “大娘,这可不行,我们有纪律……” “啥纪律不纪律的!”张大娘眼睛一瞪,“你们为了保护我们,命都豁出去了,几个鸡蛋算啥?再推辞,就是看不起俺老婆子!” 宋兴华拗不过,只好让司务长按市价把钱给了张大娘。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战士们训练结束,会主动帮乡亲们挑水、劈柴、种地;乡亲们则会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战士们。

    军民之间,仿佛一家人般亲密无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步兵训练如火如荼,火力排的组建和训练更是重中之重。

     宋兴华把原来的火力班扩编为火力排,张铁柱依旧担任排长。

    全排下辖一个迫击炮班(两门迫击炮),班长田大雷,是个身高马大的汉子,以前在阎锡山的部队里伺候过迫击炮,有点基础;两个重机枪班,一个配备2挺民24式重机枪,班长刘川,原是八路军正规军出身,因伤掉队后留在了地方;另一个配备2挺九二式重机枪,班长章杰,是从花田镇过来的,对日式装备很熟悉。

     为了充实火力排,宋兴华还做了一笔划算的买卖——用原机枪组的两挺歪把子轻机枪,从辽县县大队换来了14名有战斗经验的老兵。

    这14人个个都是好苗子,很快就成了火力排的骨干。

     火力排的训练场在村子另一头的山坳里,这里地势开阔,适合重武器展开。

     “重机枪班,架设阵地!”张铁柱一声令下,宁武和余成龙带领着各自的班组迅速行动。

    民24式重机枪被稳稳架在预先构筑的掩体后,三脚架深深扎进土里;九二式重机枪则被安置在另一侧,射手们熟练地装填弹药,动作一气呵成。

     “目标,前方500米集群靶!交叉火力覆盖!” “民24班,标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