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技能解锁,公文写作进阶

关灯
沉吟片刻,忽然说:“你有没有考虑过,以后专门负责科室的文字材料?” 林辰不动声色地答道:“如果组织上有需要,我可以尝试。

    ” 张涛看着他,似乎在衡量什么,最后只是点了点头:“行,回头再说。

    ” 几天后,张涛带着这份讲话稿去了区里做汇报。

    没想到,他的发言得到了区领导的表扬,认为这篇讲话稿结构清晰、内容详实、语言朴实有力,甚至被当作范本发给其他街道办参考学习。

     消息传回街道办后,不少同事都投来了惊讶的目光。

    尤其是陈雪,在看到张涛的讲话稿后,第一次主动找到林辰。

     “你这篇稿子,是怎么写的?”她开门见山地问。

     林辰笑了笑:“其实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先把核心内容理清楚,再根据不同的听众调整语气和表述方式。

    比如这次是面对上级领导,就要突出成果和执行力;如果是面向群众,就得更接地气,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 陈雪听得若有所思,低头记了些笔记,然后抬起头:“你能教我吗?” 林辰有些意外,但还是点头:“当然可以。

    ” 从那天起,林辰开始在科室内部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他没有直接灌输理论,而是通过实际案例讲解不同类型的公文写作要点,还拿出自己整理的模板供大家参考。

     一开始,有人不太以为意,觉得这些不过是形式主义的东西。

    可当他们发现,经过林辰指导修改的材料更容易通过审核、甚至还能得到领导表扬时,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

     一次会议结束后,几个年轻同事围过来请教:“林哥,我这篇材料怎么总是显得干巴巴的?” 林辰拿起他们的稿子看了看,笑着说:“你们太注重流程,忽略了故事性。

    公文不是流水账,它要有逻辑、有节奏,还要有情感共鸣。

    ” 他说着,随手拿起笔,在其中一段旁边写下修改建议:“你看,这里可以加一句‘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我们多次实地走访,收集意见’,这样不仅体现了主动性,也让读者感受到工作的温度。

    ” 同事们听得频频点头,连原本不太服气的老赵也忍不住开口:“林辰,你这套东西,真是有点门道。

    ” 林辰只是笑着摇头:“谈不上什么门道,只是多花点心思罢了。

    ” 就在他逐渐在文字工作上打开局面的同